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12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11 11:07:09

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128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办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和肌萎灵注射液脉点静脉点滴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结果:痊愈81例,基本痊愈17树;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有效率94.5%。结论:温针灸配合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和肌萎灵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

[主题词] 重症肌无力/针灸疗法;温针疗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目前比较难治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重症肌无力研究室自2004年2月-11月应用温针灸、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肌萎灵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本病1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经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检测,均符合许贤豪主编的《神经免疫学》MG诊断标准[1]。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2年,其中1年以下者46例,1~5年者63例,5年以上者19例。合并胸腺增生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合并甲亢者1例。

1.2 西医分型标准[1]

(1)Ⅰ型(眼肌型):单纯眼外肌受累,但无其他肌群受累之临床和电生理所见,也无向其他肌群发展的证据。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佳,预后佳。

(2)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主要累及四肢,药物治疗反应好,预后好。

①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常伴眼外肌受累,一般无咀嚼、吞咽、构音困难,生活能自理。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较好。

②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常伴眼外肌受累,一般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自理生活有困难。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一般。

(3)Ⅲ型(重度激进型):急性起病,进展较快,多于起病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延髓麻痹,常伴眼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多于半年内出现呼吸肌麻痹。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预后差。

(4)Ⅳ型(迟发重症型):潜隐性起病,进展较慢,多于2年内逐渐由Ⅰ、ⅡA、ⅡB型发展到延髓麻痹和呼吸肌麻痹。临床起病半年以后出现呼吸肌麻痹者属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预后差。

(5)V型(肌萎缩型):指重症肌无力病人于起病后半年内即出现肌萎缩者。因长期肌无力而出现废用性、继发性肌肉萎缩者不属此型。

本组患者工型36例,占28.1%;ⅡA型18例,占14.1%;ⅡB型14例,占10.9%;Ⅲ型24例,占18.8%;Ⅳ型22例,占17.2%;Ⅴ型14例,占10.9%。

2 治疗方法

2.1 温针灸

(1)取穴:主穴取肾俞、大肠俞、命门、环跳、委中;配穴:眼肌型加合谷,全身型配肩、手三里,延髓肌型配三阴交、内关。

(2)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35 mm×40 mm的毫针6根,分别直刺肾俞、大肠俞、命门各13~25 mm,以局部有酸胀感或麻胀重滞感为宜;然后用0.35 mm×75 mm的毫针直刺环跳穴55~70mm,以局部有强烈酸麻重胀等感觉,并向下肢放射传导为佳;最后用0.35 mm×40mm的毫针直刺委中约25 mm,局部麻胀并可向足跟放射。配穴以局部得气为度。各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1分钟左右,再将2~3 cm长的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后施温针灸,待艾绒烧成灰烬后(约20分钟),除掉灰烬拔针。为了防止烫伤,可在施术腧穴的皮肤上衬垫厚纸片。每日温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进行第2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2.2 用药

(1)根据病情选用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重肌灵散(由淫羊藿、巴戟天、黄芪等药物组成)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方,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均服用,每次2.5~7.5 g,每日3次。合并呼吸困难、痰涎量多、声低音哑者,合用重肌灵1号散(由僵蚕、白花蛇舌草、赤芍等药物组成),每次2,5~5.0 g,每日3次;合并吞咽困难、咀嚼无力、饮食呛咳者,合用重肌灵2号散(由威灵仙、茵陈、白芍等药物组成),每次2.5~5.0 g,每日3次;合并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眼球固定、复视、斜视者,合用重肌灵3号散(由薏苡仁、绞股蓝、灵芝等药物组成),每次2.5~5.0 g,每日3次;合并畏寒肢冷、神疲困顿、腰膝酸软、行走乏力者,合用重肌灵4号胶囊(由黄精、红景天、紫菀等药物组成),每次2~4粒,每日3次;合并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干燥者,合用重肌灵5号胶囊(由麦冬、熟地黄、五味子等药物组成),每次2~4粒,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2)所有患者均静脉点滴肌萎灵注射液(由人参、鹿茸、何首乌等药物组成),每次8~40 mL,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绝对计分法标准,参照许贤豪《肌无力》[2]临床绝对计分法标准评定,详见表1。

临床相对计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计分―治疗后临床绝对计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计分×100%。临床相对计分≥95%为痊愈,相对计分在80%~95%之间为基本痊愈,相对计分在50%~80%之间为显效,相对计分在25%~50%之间为好转,相对计分<25%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128例患者中,痊愈81例,基本痊愈17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有效率94.5%。各型治疗效果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详见表2。

5 讨论

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神经递质的传导障碍和经气的运行失职相似。经络运行经气,经气阻滞则使经络的功能失常。而经络中奇经对全身气血的渗灌和调节及络脉对气血的布散功能的失常会直接造成气血的运行逆乱,所以笔者突破以往的重症肌无力的传统论治方法,提出从奇经以及络病理论人手,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奇经亏虚、真元颓废”“络气虚滞”所致,采用“温理奇阳,扶元振颓,通畅络气”的治疗原则,运用走奇经、入八脉、扶真元、填真精、通经络的淫羊藿、巴戟天、黄芪、人参等药,研制成功纯中药――重肌灵散,并根据临床辨证,配合1~5号药物,使奇阳得充,元气得复,眼睑下垂、四肢无力等症状得以恢复。

《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火灸之,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当艾炷燃烧时皮肤灼热感很强,这种热感渗透到皮肉筋骨之中,促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笔者取督脉之命门,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大肠俞、委中施温针灸以温理奇阳,通络散寒。现代研究表明[3],针刺一方面可使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的浓度降低,同时还可以促进乙酰胆碱功能活动。温针灸集针刺、药物渗透、理疗为一体,通过经络、腧穴直达病所,取得满意疗效。

肌萎灵注射液由人参、鹿茸、何首乌等药物组成。人参,甘微温,入五脏,补元气;鹿茸,甘温,人肝肾,归奇经,生精益血,补督脉之阳;何首乌,甘微温,归肝肾心经,补肝肾,益精血。诸药合用,大补元气,温助督阳,补亏损之精,益不足之血,共起扶元起萎、养荣生肌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人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可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增加RNA的合成,增加细胞质核糖体,提高血清蛋白质合成率及蛋白与广球蛋白含量,能促进机体生长,增加体重,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患者康复。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兴奋性,减轻疲劳,对全身虚弱的患者有良好的复壮作用,并有促进造血的作用,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加速,可促进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何首乌可增强依赖胸腺的T细胞功能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发育,延长果蝇二倍体细胞生长周期,使细胞生长发育旺盛,并可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 许贤豪.神经免疫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1:100~165

2 许贤豪.肌无力一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8452,75

3 黄东.被动下合谷刺治疗肩周炎46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12

4 陈金亮,王殿华,周顺林.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662

(收稿日期:2005-09-02,齐淑兰发稿)

上一篇:小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50例 下一篇: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宫缩时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