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QD40t—7.5m—18m吊钩桥式起重机设计要点

时间:2022-03-11 09:55:41

浅谈QD40t—7.5m—18m吊钩桥式起重机设计要点

【摘 要】公司产品已定型成为系列,为了满足部分客户的需要,同时完善公司桥式起重机中小跨度系列的设计工作,对QD系列桥式起重机进行非标准化设计,现对QD40t-7.5m-18m吊钩桥式起重机的设计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保证小跨度桥式起重机结构满足要求。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小跨度;结构

1、引言

桥式起重机主要适用于各厂矿、企业的车间和仓库等,在室内或露天的固定跨间做物料的装卸和搬运工作[1]。

公司定型产品跨度主要集中于10.5m至31.5m之间,大跨度以及小跨度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在起重机的设计中,结构的保证是起重机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设计的主要结构进行校核计算。

2、主梁校核计算

2.1设计要求参数

跨度:S=7.5m;起重量:Gn=40t;起升高度:H=18m;

2.2主梁截面特性计算

主梁截面尺寸如图1所示;

2.2.1根据主梁截面尺寸计算得其截面形心:

2.2.2主梁截面关于y轴对称,所以主梁截面特性为:

2.3根据要求,计算相关数据

2.3.1已知数据

(1)工作级别:A3;(2)额定起重量;(3)起重机小车总重;(4)起重机总重;(5)小车最大静轮压;(6)小车轨距K=250cm;(7)小车基距WC=250cm;(8)大车轨距L=750cm;(9)主梁自重载荷;(10)起升载荷动载系数。

2.3.2主梁跨中最大弯矩计算

2.3.2.1自重弯矩

2.3.2.2小车最大静轮压产生的最大弯矩

2.3.2.3约束扭转矩

2.3.2.4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2.3.2.5起重量产生的弯矩

2.4主梁应力校核计算

2.4.1主梁自重产生的应力

2.4.2小车最大静轮压产生的应力

2.4.3约束扭转产生的应力

2.4.4起重量产生的应力

2.4.5剪应力

2.4.6主梁上翼缘板最大局部弯曲应力

式中:P——计算轮压,P=2628.23kg;

a1——加劲板间距,a1=200cm;

b1——腹板间距,b1=39cm;

k1——查表得,k1=0.185;

2.4.7水平力产生的应力

2.4.8合成应力为

2.4.9包括水平应力在内的综合应力为

合格。

2.5主梁的静刚度校核计算

主梁的垂直静挠度计算

根据工作级别的要求,本起重机主梁允许垂直挠度,合格。

2.6疲劳计算

2.6.1换算载荷

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级别A3,取换算载荷系数k=0.9,则换算载荷为:

2.6.2动力系数

2.6.3验算位置的确定

根据主梁的校核计算得知,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位置处,故验算主梁跨中截面的上、下盖板应力集中较大处。

2.6.4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

上盖板验算点:主梁的上盖板与小筋板焊缝交接处,K=2.0;

下盖板验算点:主梁的下盖板对接焊缝交接处,在对接时可能有错位,K=1.8;

2.6.5桥架自重产生应力

桥架自重在主梁中验算点产生的应力:

2.6.6小车自重产生的应力

小车自重在最不利位置,自重所产生的应力为:

2.6.7换算载荷产生的应力

在换算载荷的作用下,主梁跨中的应力为:

2.6.8小车空载时应力

小车空载时在1/4跨度时,产生的应力为:

2.6.9在下盖板验算点的应力循环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2.6.10上盖板验算点的应力循环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2.6.11计算应力

下盖板的计算应力:

上盖板的计算应力:

2.6.12盖板验算

2.6.12.1应力循环次数

验算时,上下盖板均按无限寿命进行计算。

2.6.12.2下盖板验算

所以有,

根据r=0.24及K=1.8得(材料为Q235B,其中:

则有:

,合格。

2.6.12.3上盖板验算

所以有,

根据r=0.24及K=1.8得(材料为Q235B,其中 );

则有:

,合格。

3、端梁校核计算

端梁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

3.1端梁截面特性计算

端梁截面关于x、y轴对称,其形心为:

因此,端梁的截面特性为:

3.2根据要求参数,计算相关数据

3.2.1已知数据

(1)机构工作级别A3;(2)动载系数;(3)端梁最大支反力 ;(4)车轮中心至端梁最危险截面距离为L=95cm;(5)大车轮距W=440cm。

3.3端梁危险截面最大弯矩计算

3.3.1端梁在垂直面内的最大弯矩

3.3.2端梁在水平面内的最大弯矩

端梁在水平面内的最大弯矩可近似取:

3.4应力计算

端梁危险截面最大应力:

,合格。

4、结论

经过对起重机主梁及端梁的校核计算得出,满足设计要求。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在起重机的设计中,愈发要求对结构及整体设计的把握,本文主要针对在客户提出的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的结构进行校核计算,校核计算反映出设计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包起帆主编.《起重机设计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2]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严大考,郑兰霞主编.《起重机械》.郑州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黄酒存储中氨基甲酸乙酯,PH值及酸度变化 下一篇:尿素合成塔(R—1301)的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