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言文中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时间:2022-03-11 08:32:27

如何在文言文中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心理上,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本文依据中学生的课程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提升 道德素养

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必须结合语文特点,依托课堂和课文本身,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文章的内容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实施教育渗透,同时还可以结合语文第二课堂,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使其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一)在课堂中做好道德教育渗透。

1、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使学生受到教育。

任何一篇选入课本的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都是我们需要仔细研究的,利用这些内容去逐步影响并提高我们的学生的道德素养,效果往往是比较明显的。

例如我们在讲解《天下有道,则丘不易也》这篇文章时,我们先要介绍孔丘生活的时代特点:西周奴隶制政权逐步瓦解,诸侯国之间攻战频繁,整个社会呈现一种“礼崩乐坏”的局面。在种情况下,“长沮”“楚狂”等人选择了远离政治,明哲保身,但是孔子却选择周游列国,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孔子 “明知不可而为之”和“敢于担当” 的精神品质,同时思考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这就使学生受到教育,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2、做好教材的整合,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得到教育。

再完成一篇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将多篇文章结合起来考虑,通过类比和对比,找出这些文章的异同,那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讲解《陈情表》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内涵,我们就可以把文章同学生都很熟悉的《背影》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在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时,进一步理解晚辈对于长辈特别是父母的“孝道”。我们在讲解《逍遥游》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现代文《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来讲解,是学生对庄子的潇洒、随性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保存自己的善良和本性。

3、反复朗读,在吟咏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梁实秋在描写梁启超上课时的情形写到: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在这里,梁实秋通过对梁启超先生上课情景的描写,生动的展示了朗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朗诵,我们可以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大限度做到与古人思想的沟通,进而实现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在早读中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引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并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达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目的。

4、积累名句时渗透德育

在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许多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讲解《劝学》,学生铭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些名句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能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文言名句是我国古代人民思想精华所在,它意蕴深长、富含哲理。我们如能对所学过的文言文名言名句积累及归纳,写作时信手拈来,虽然是大家熟悉的,只要用得恰到好处,一样会不同凡响。

5、渗透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由于文言文距我们的时代远则两千余年,最近的也已有大半个世纪,这些作品必然会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教师要冷静、客观、科学、全面地理解、认识、分析、研究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例如:同是爱国,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下就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差异性。一是“国”的概念问题,处在列国分立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蔺相如、屈原的爱国,就很难与我们今天的爱国同日而语。二是在漫长的中国中世纪,长期的中央集权统治,君主与国家几乎是同义词,因而过去时代的爱国与忠君便难以分辨了。三是爱国之心古今或许无甚差异,但究其行为却古今霄壤。四是旧时代的爱国者在国破君亡或爱国行为受挫或失败之后,往往采用杀身成仁来自我了断,从表面上看是至死不渝,究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封建主义的名节观念。如屈原的身投汩罗,荆轲的“士为知己者死”等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和行为,正确认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结合运用,让文言文思想精华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二)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德育渗透。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实现利用文言文学习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文专题辩论赛,演讲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活动不可太频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二是活动参与面要广,最好涉及到每一位学生;三是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觉得这种活动是一种放松,是对课堂本身的有益补充。

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组织排练,上课时表演。表演时学生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会”表现蔺相如的勇敢,“廉蔺交欢”表现蔺相如谦以待人.以大局为重, 表现廉颇勇于改过。而学生也在这一分析中,学习蔺相如不以功大位高自傲,学习廉蔺两人赤胆忠心,学习蔺相如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除此之外,像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烛之武退秦师》等,都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有意或无意都承担起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作用。我们高中所选的古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历久弥新的千古美文,这些文章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思想境界也较高,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道德素养有很好的作用。希望能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2]《中学课程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千年解易安 下一篇:论如何设计有效的中学英语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