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3-11 01:52:42

国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状况的考察,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近几年尤其是当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周转困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 资金周转 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在市场的竞争中得以生存,才有可能获利,长期而言,由于市场的优胜劣汰的法则,企业不能发展也就无法持续经营和生存下去,企业不能获利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一任何企业都服从这一规律。就当前的建筑市场而言,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当前面临的头等大事是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得以生存。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匾乏,周转不畅,资产的流动性差,已经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一、国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现状

1、资产负债率过高

当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在75%左右,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85%,债务压力巨大,尤其以流动负债最为突出,使得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严重匾乏,赊购原材料,拖欠劳务分包款,欠税,拖欠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医药费及缴纳各项保险金等已成为普遍现象。

2、坏账风险高

当前国有施工企业流动资产绝大比重的是难以变现的“应收账款”(绝大部分为业主未付,拖欠施工企业的工程款)和“存货”(未结算工程成本,原材料),这是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的特点造成的,表现为:坏账风险高,使得实际保守速动比率远小于1,而月一绝大多数施工企业也并未真实披露其建造合同的预计损失和或有负债,实际偿债能力可能更低。

3、拖欠民工劳务费影响严重

大量的劳务费拖欠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据统计,据长沙市统计局城调队对北京建筑、装修、餐饮、宾馆和物业5个行业16家企业中包括90位民工在内的10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建筑业被调查的36位民工中,有26人工资被拖欠,比例高达72.2%;在被调查的建筑和装修业49位民工中,仅有6.12%的人按月领取工资,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为追讨劳动报酬,因为没找到适当的途径,甚至采取集体罢工,上街游行,甚至爬塔吊,跳楼轻生、集体上访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与发展。

4、财务危机频繁出现

建筑施工企业除了劳务费的巨大债务压力之外,由于拖欠各方面分承包商,供应商款项而引起的诉讼,强制执行亦使相当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二、国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成因

1、建筑业过度竞业

过度竞争作为非有效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我国建筑业行业集中度只有4.5%,据北京市建委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各类建筑业企业近5700家,在具备独立承包资格的约2500家企业中,外地进京企业2450余家,中央在京备案企业180多家。外地施工队伍总数达85万人以上,北京建设任务的1/4左右的工作量,是由具有独立承包资格的中央及外地进京企业完成的。这种情况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项目过度竞争。

2、工程拖欠款严重

拖欠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已完工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应收而没有收回的工程款。据湖南省建委统计目前施工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已占同期完成施工产值的38.5%。其中,拖欠1年以内的占拖欠总额的45.2%,1年至2年的占24.30%,2年至3年的占18.9%,3年以上的占11.6%。拖欠项目中既有政府项目、国有企业项目,也有民间项目、引进外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项目一般占同期在建和竣工项目总数的50%以上,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港、台资项目,大型、特大型项目拖欠尤为突破口据北京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被拖欠工程款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企业中呈不平衡分布。国有和大型建筑企业成为被拖欠“大户”。

3、项目建设资金难以到位或不及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有施工企业得到的资金通过层层转发,资金逐级划拨,等到最后真正到达实际用款企业的手里时,往往已经时过境迁了。据调查,工程资金未能及时足额地到位问题目前已经在许多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不仅造成了项目设计与施工等各项任务的安排错过了最佳的时期,而且还增添了完成各项任务的难度,也不利于项目质量的提高,从而最终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4、融资乏力

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施工企业要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己是困难重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03年央行和国务院分别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和《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虽然在宏观调控方面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规范房地产和建筑业市场。但从建筑业资金融通角度来考察,实际是提高了建筑业的融资门槛。同时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占用施工企业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负担,也是形成施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直接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改变了资金用途,也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

三、解决国有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对策

1、树立资金成本观念

对国有施工企业来说,当前如何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首要问题是要树立资金成本观念,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施工企业不能怨天尤人,必须面对现实。例如,可以把质量上创“精品工程”和工程进度与资金到位结合起来,把资金到位作为其先决条件,有效地化解垫资风险。又如借助外部相关监察部门的力量,可以有效制止拖欠、回扣等问题。

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现金流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其中集约化经营势在必行。以“矩阵”组织结构模式建立的所谓“动态项目部”的良好运作是集约化经营的基础。在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下,公司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有绝对控制权,能做到统筹安排,对所有工程项目的大宗材料,设备,劳务的采购,做到按市场规则进行招标。这样一方面可以规模优势增加谈判珐码,赊购政策的回旋余地增大;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资金,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其控制范围内行使其监督、领导和协调职能,如:材料设备管理部门,它不具备采购职能,而主要负责对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以及采购定货合同的审批以及施工机械、材料设备的招标采购等工作。严格自有或租赁的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全面实行劳务,分承包招标制度,在科学合理地分解“责任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分包”,充分调动和利用外部资源,严格进度控制和结算审批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

加强资金管理需施工企业建立企业法人一项目经理部一作业层三级成本管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法人是经营决策、成本、利润、资金控制中心;项目经理部是工期保证、质量创优、成本控制核算、资金回笼中心:作业层是施工生产、现场管理、队伍管理中心,三者构成了以完成合同承诺为目标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因为施工企业的产品(即工程项目)的制造中心是项目经理部,这决定了项目部必然是“制造成本”的控制中心,它对其授权者一企业法人负责,只有成本中心企业法人的成本控制政策,实现成本控制与降低计划,才能保证企业最终实现盈利。成本计划与控制应从传统的事后算账向事先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调节、事后的分析考核的转变。即向:成本预测,预警,成本差异分析,为业绩考核提供实时准确数据等“事前,事中算帐”的方向转变。其方式方法可依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之,但“责任成本”的制定和“制造成本”的确认是首要问题。

总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表面上只是资金短缺的问题,事实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必然解决企业的治理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小议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下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