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时间:2022-03-10 03:45:28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与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应对新形势的高职教育,必须要进行高职教育改革,全面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也为我国教育界的改革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心身健康、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在教学资源在改革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是此轮教学改革的亮点与关键环节。高职体育教学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中能够利用的要素与条件,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因此,体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缺少教学资源认识,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埋没。各高职院校应该全面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相关问题,增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提升开发与改革意识,进而让高职体育教学呈现出地域性与多样性特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体育课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树立体育课教育教学终身体育健身技能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终身体育健身知识的技能,激发学生终身接受教育的愿望,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教育健身资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终身体育健康观念取代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把体育课的教育落实到培养智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用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健身运动;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未来杜会发展趋势的全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引导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动机,充分认识接受终身健身技能教育教学的目的;其次,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健身的技巧,懂得利用各种体育资源的方法,养成长效机制的运动习惯;最后,掌握终身健身技巧和运动技能,帮助学生设定自我运动目标、安排自我学习计划、自我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进行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成为真正自觉的终身健身的爱好者。只要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终身体育健身锻炼的动机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才能终身坚持健身运动,以适应今后紧张有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现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重视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在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针对高职院校实施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而要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不但应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同时还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对于综合类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较多,所以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就业的性质相应的也就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的适应自己的职业需求,在进行不同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就应从不同职业的职业特点出发,对学校所设置的每个专业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该专业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时,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注意抓住特色化的核心。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专业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需求,并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需要“做什么”的问题;而设置教学目标时的特色化,解决的则是如何与众不同,如何更好的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更好的赢得竞争优势的问题。通过将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极具指向性和针对性的设置,能够将学生的发展更好的聚焦于某一特定的就业领域,不但突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该就业领域的竞争能力。

三、创新体育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思想创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中,主要以就业作为导向,以岗位作为发展核心,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所以要充分展示体育的多方面内容,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思想。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确保体育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了解自身职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并提升学生岗位特殊的身体素质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以一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应对未来的职场生活,让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高职体育评价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应对体育评价与考核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不仅仅是对学生运动成绩、体育能力的评价过程,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学习态度。例如,对高职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可以通过将学生日常体育课上的表现以及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与技巧、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根据无故缺课与迟到早退现象进行体育出勤考核,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认真或者自由散漫学习态度进行分数评价。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体育评价考核的重点,可以通过一系列体育理论试题的设定,以笔试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另外,还有如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让与技巧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数评价。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掌握,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应做到有考也有试,通过综合各项因素进行体育考核与评价,相对于以运动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考核,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和科目,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体现出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而且显示着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严重滞后,体育教学发展水平难以符合现实要求,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增强学生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斌星.谈高校体育课成绩评定[J].桂林工学院学报,2012

[2]邱玉琴.制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上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驾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长春市普通体育高考生学训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