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从“怎样说话”开始

时间:2022-03-10 02:27:28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位大教育家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说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品德影响是教师德育的灵魂的话,较高的语言素质则是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提升自己的语言素质,是教师内化道德修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准确 · 规范

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有效的沟通来自教师“有魅力的表达”。作为教师,把课讲好是立身之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是对教育者最朴素、最直接的要求。上好课,需要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上什么课就使用符合这个科目特点的语言。语文的生动形象,文采典丽;政治的深刻犀利,一语中的;理化的清晰透彻,严谨周密;等等。准确、规范的专业语言,会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同时,提升教者的教育质量,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教育者准确、规范地使用专业语言,首先,要在工作实践中潜心积累,用心揣摩,把握词语的分寸,努力做到精准表达。其次,对自己要有较高的要求,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认为只要把知识讲明白就算完成任务,老师的专业语言必须过关。

文明 · 纯洁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它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要用醇美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当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时,教师应及时纠正,慢慢地学生便会形成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

古人云,“闻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诚于中,形于外。语言是内心的表白。语言世界的背后是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纯正、健康的语言来源于纯正、健康的精神思想。有纯正、健康的思想才能让我们坦然立于讲坛之上,坦然迎视学生的目光,坦然接受“老师”这一尊贵的称号。因而每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用真、善、美的教育促进学生品行道德的成长。

热情 · 激励

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正能量。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讲述这样一件事情。她新接手了一个教学班,教了一段时间后,有个女生对她说:“老师,你教我之后,我就不再害怕老师提问了。”老师很好奇,就问她为什么。学生对她说:“你提问我们,我们即使答不上来,你也很热情地说‘请坐,再好好想想’。而我们原来的老师即使答对了,他也很严厉地说‘坐下吧’,好像不满意似的。”这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的不同,外在表现是语言的点滴差异,实则是对学生尊重程度的悬殊。

一些老师面临着领导、同事,说话都很客气,很友善,但是面对学生就不自觉放弃了应有的礼貌和涵养。客客气气地跟学生说话,给他们被尊重的幸福感,这才是德育之光。教育者的语言应充满热情,具有激励作用,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你能行”的温暖力量。

含蓄 · 幽默

教师语言要力争具有个性特色。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差异取自个体的差异。个性开朗的老师常有幽默之语,个性深沉的老师多有深刻的警句,而这些都会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温婉含蓄是个性化语言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情感和理智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把话磨去一些“棱角”,也许学生就既能从理智上又能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

幽默诙谐也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剂,有幽默感的教师很容易和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但在使用幽默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生动幽默和低俗油滑区分开,掌握分寸,该严肃时必须严肃。不要刻意地去幽默,为幽默而幽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哗众取宠,倒显出自己浅薄的一面。

简约 · 留白

古人提倡“文约而意丰”。虽然口语不像书面语那样要求严格,但同样需要简练明了,一切空话、废话、啰嗦话都是交流的大敌。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适度留白。

一次,我班里的一个学生让别的班的走读生把她的手机电池拿回家充电,而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的。我了解情况后,把这个学生叫到走廊。我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你的吗?”她看了之后吃了一惊,然后结结巴巴地解释,我只是“嗯嗯”地表示我在听,而不做任何评论。她最后说:“老师我这周末就带回家,我不会再带来了。”我听后就把电池递给她,郑重地对她说:“那咱们就说到做到,请收好,别弄丢了。”她一脸的歉意和感激,低头接过电池,跑进了教室。

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尤其是在“泛滥”的时候。多点理解,少点说教,德育效果才会更好。很多优秀的老师会用眼神和动作跟学生交流,彼此以心会心,那种默契是教育的胜境,它应该成为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

“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载体是语言,教师如果能在语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就会收到“不教而教”的效果。牢记“不可爱的孩子更需要爱”,相信“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与学生顺畅地沟通,有效地做好育人工作。如此,我们一定能成为那个“爱别人孩子的神”。

【牟丽萍,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去开采自己人生的“金矿” 下一篇:“减负”不一定非将学生赶出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