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2-03-08 10:15:48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摘要:导学案的构成有四部分,即学习目标、探索知识、课堂精讲、当堂反馈;设计原则有三条,即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从学情出发注重探索、强调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文章论述了如何设计导学案,同时就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即学案要不要预习、与教案的区别、与教材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的构成;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150-02

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现在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设计一份质量较高的学案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显著作用。下面提出对导学案的一点理解,与大家探讨。

一、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的构成部分。导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个学校、每位老师会根据字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现根据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的导学案模式探索,谈谈导学案应具备的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案例1: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②通过实验总结不确定事件的等可能性;③利用填数游戏复习位置制。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转盘游戏的操作,以及与同伴的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②从转盘游戏中观察、分析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趣味性、科学性,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中奥妙与无穷乐趣。

[重点]: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难点]:每个数字所放位置的判断及经验总结。

学案开始部分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重点难点,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有针对性的学习;但注意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编写时要注意规范。

(2)探索归纳,交流合作。探索是指教师创设情境或设置学生活动(操作、观察、归纳),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启发引领,精讲点拨,强化重点。精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2.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2: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活动1: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游戏规则:①每人画出4个小方框“ ”,表示一个四位数;②以同桌为一组,利用上面的转盘、自由转动,当转盘自然停止时,每人分别将转出的数填入四个小方框中的任意一个;③继续转动转盘,每人再将转出来的数填入剩下的任意一个;④转动四次转盘后,每人得到一个四位数;⑤比较两人得到的四位数,谁最大谁就获胜.

活动2:想一想,在上述的游戏中,如果第一次转出了下面的数,你会把它填在哪个方格中?请说出为什么?

① 9 ② 0

③ 7 ④ 3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案例2中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指出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做出推断,发展统计观念”。

(2)以学情为基础,注重探索交流。

案例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你拼出了怎么样的四边形?和同伴交流

②你拼出的四边形中的对边都有明确的位置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案例3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在问题1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原有知识进行想象、动手画图,畅所欲言,各种情况、各种位置的四边形跃然纸上。

(3)强调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

案例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认识三角形》

①在纸上画出锐角三角形中BC边上的高。

画法:A.三角板一直角边与ABC的( )边重合。

B.移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过ABC的顶点( )画出垂线段即可。

②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 )向它的( )所在直线作( ),( )和( )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③换成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怎样作BC边上的高呢?

案例4设计了三个操作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做加深理解各种三角形的高都是通过三角板与一边重合,另一边过第三个顶点,画垂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略有区别。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的画法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才有效。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教学是否等同于预习。目前,很多学校使用学案学习都有提前预习这一内容,数学学习需不需要提前预习呢?笔者认为“导学案”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指导”,要让学生在老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自己摸索、探究、自己“推导”,从而获取知识。我校的学案导学稿,不加重学生负担,以搜寻生活中的数学作为预习知识点,重在使用课堂的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导学案是否是教案。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助手,它是由教师设计用来辅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导学案中,融入了教师的智慧,也融入了教师的设计理念,但它的对象是学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案的对象是教师,是面向教师的学习过程,学案中不能全部体现教案的内容。如案例1中,学习目标的设置,显然不是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学案不是教案的浓缩,教案也不是学案的补充。

3.有了导学案,教材还要不要。从某种角度上讲,一套好的导学案,可以成为学校的一套校本教材。就笔者调查,在使用导学案的一些学校中,已经出现了淡化学生使用教材的趋势,教材上有很多内容已经被转移到了学案上,教材的主体性似乎已逐步被转移到了学案上,似乎已逐渐被学案所动摇,但笔者认为,教材的权威性是不能忽视的,教材的主体性也是不能改变的。以“本(课本)”为本,是设计、制作、使用导学案的基础。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处理,只有合适的,才是适合的。

导学案是不是每个学校都适用?导学案是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导学案是不是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适用?导学案有没有固定的格式?导学案对教学某些环节如何处理……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上一篇:有效重复 加深理解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