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

时间:2022-03-08 08:34:40

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

纵观展子虔的画作,他创作最多的还属宫观画、车马画和人物画。在《贞观公私画史》中,裴孝源列举出展子虔的六卷作品,即《南郊图》、《杂宫苑图》、《弋猎图》、《王世充像》、《长安车马人物图》和《法华变相》,同时还列举出展子虔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寺庙宫观中所画的释道壁画。仅从画卷的名称来看,主要为宫殿寺观画、车马和人物画。北宋《宣和画谱》中所记载的御府藏画也有关于展子虔画作的介绍,如《十马图》、《古实人物图》、《维摩像》、《石勒问道图》等二十余幅。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说,二阎曾师于展、杨、张、郑。由此可见,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阎立本也深受展子虔绘画的影响。而阎立本以人物画出名,说明展子虔的人物画在当时也是闻名于世。北宋时期的米芾对展子虔人物画也十分推崇,他曾评价展子虔的《朔方行》道:此画中小人物形象甚佳。元代的汤魆在《画鉴》中评价展子虔的人物画:意度俱足、神采如生、随以色晕、描法甚细,不愧为唐画之祖。他还说道,画圣吴道子早期人物画也难以逃脱展子虔的影响。而在宫观画方面,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坦言,董、展二人实乃同品,董画中的车马有展的影子,展画中的台阁亦有董的风范。可见展子虔与同时代著名画家董伯仁在宫观台阁画上不相上下。

一、以《授经图》为代表的展子虔人物画艺术

相传《授经图》为展子虔所作,只是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从此画作的表现手法上看,明显具有魏晋时期人物画的风格。人物衣纹继续沿用着顾恺之的均匀画技,其高古游丝描犹如春蚕吐丝一般,线条以中锋圆匀的细描,人物手部、面部以淡彩来晕染,使所绘人物立体效果突出、富有质感、神采如生、造型精准。这样的技巧与手法,都像极了顾恺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专门考述了顾恺之与展子虔之间的师承关系,他说:若追溯展子虔、董伯仁、田僧亮、阎立本、阎立德、孙尚子六人的画风画技,可在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三人那里找到源头。此话明确表明了展子虔师承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三人。张彦远的考述内容还提到:中古时期的人物画,精致、臻丽、细密,尤以展子虔的作品为代表。张彦远在此高度评价了展子虔人物画的臻丽与精细。所以,尽管《授经图》带有明显的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风格,而一度被疑为是顾恺之所作,但张彦远对展子虔人物画“臻丽”而“精细”的评价,加上前文所提米芾的“小人物形象甚佳”的惊叹,再加上前文所提汤魆的“随以色晕、描法甚细”的评述,另外还有明代汪珂玉的《珊瑚纲》所言“展子虔画伏生”[2]24,都足以证明《授经图》为展子虔所作的传言是可信的。这部争议颇多的《授经图》所描绘的是汉初时期经学家伏生向弟子们讲解《尚书》时的情景。画面中,人物面部、手部及衣纹的线条描法甚细,犹如春蚕吐丝,臻丽、精致而细密,每个人物的神态都被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风神,可谓意度俱足、神采如生。人物所在的背景粗疏点染,使伏生和他弟子们出尘清高的脱俗品质与飘洒清逸的学者风范被反衬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展子虔以《授经图》为代表的人物画艺术技艺之高超。

二、以《游春图》为代表的展子虔山水画艺术

《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代表作,它长43厘米、宽80.5厘米,是我国传世的山水画卷轴中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被后人誉为唐代山水画之鼻祖。我国的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之前有所发展,并受到玄学盛行以及佛教传播的影响,形成了清议、品评的风格。当时众多文人雅士对“道”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并将“道”与山水画作相结合形成澄怀观道、山水以形媚道的观念。他们常常隐迹于自然山水之间,注重身心修养,崇尚庄子的齐物思想。他们流连于山水、忘情于自然的行为是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执行和领悟,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人的诗文及画作。因此,对搜妙创真、凝思形物的探求形成了山水画的重要构图法则,画面中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等不协调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得到改善。到了隋朝初期,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展子虔画作《游春图》是隋初山水画的代表作,画中人与山的比例以及平远空间的处理恰到好处,增添了画卷的审美价值。《游春图》的主题为游春,为了在有限的画幅中表达无限意境,作者将视野提高采取俯视视角、鸟瞰诸景的构思,将画中景物进行大胆的错位分割处理,给人以开阔、高远的视觉感受。其中宽广的江面为画作平添空灵清幽的氛围,使画作在咫尺之间显现出千里之势。在《游春图》中,画面的远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云雾缭绕的青翠山林和斜晖下波光粼粼的江水,画中人物有的悠闲地骑乘于林中小径,有的自在地泛舟江上,还有的伫立于岸边独自等待家人归来。综观整幅画卷,人物形态自然生动,景色引人入胜,画中青草漫坡、绿树成荫,远山浮翠、云雾缭绕,描绘出了一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祥和春景。

《游春图》在构图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在用笔设色的技法方面显得韵味深远、古意浓厚。明代的著名收藏家詹景凤曾评价展子虔的《游春图》道:此画中,山偏重于青绿色,而山脚下则多用泥金,山上的小林木用赭石写干,林木上的叶子用沉靛横点;大树多为勾勒松,但不细描松针,仅用苦绿沉缀;松树干只用赭石随性两笔,不拘泥于松鳞;人物仅以粉点而成,人物衣褶加重色干,船屋也同样以此技法完成。詹景凤此言后来成为研究展子虔《游春图》创作技法的一项重要依据。整幅作品的基调为青绿色,但在关键之处大胆地运用了醒目鲜艳的暖色,几笔勾勒出舟船、鞍马、檐柱、桥梁等,将与人物有关联的所有景致都凸显了出来。甚至仕女还用朱磦朱砂点染,使画作的补色应用得恰到好处,也尽情展现了画作盎然雅和、相得益彰的浪漫风情。此外,画作中对水的描绘一丝不苟、清淡柔美,使观赏者在山中畅神之余仍能留心于涓涓灵动之水。《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仅此一画便翻开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一页。从此,山水画从人物画题材中脱离出来,步入工细巧整、青绿重彩的发展道路,独立成为一门主流画种。

总而言之,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绘画创作题材范围极广,在画技上又精于创新、新颖夺目[3]156。他的代表作《授经图》、《游春图》向世人展现了他高超的人物画与山水画艺术造诣。他师承顾恺之等人,又将前辈的优良画风传给了阎立本、吴道子等,在中国千百年画史上既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又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实在是值得后世学习和敬仰。(本文作者:李慧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小议传统绘画中透视的差异性 下一篇:宋人小品画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