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时间:2022-03-08 02:41:39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部分研究认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偏高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2013年对甘肃省大学生就业的实证调查为基础,从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月薪、期望工作单位和自主创业的意愿来进行分析,试图了解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真实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期望;预期月薪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全取消了过去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导向之,政府调控之,学校推荐之,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加之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季”。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毕业生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就业期望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影响着他们的择业行为,当前舆论比较多的认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偏高是导致就业难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研究涉及到不同领域和视角,研究样本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但对于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甘肃省的实证调查为例,试图了解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真实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的特征及影响机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西部地区人才政策研究”项目的调查数据。课题组于2013年春季在甘肃省范围内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调查的高校共有19所。本研究主要是对除研究生以外的5167个有效样本的就业期望进行分析。下面主要从预期月薪、期望工作单位和自主创业的意愿来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的预期月薪

通过对大学生找工作时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进行统计,可以得到2013年甘肃省大学生的预期月薪大部分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平均为2476.88元,众数和中位数都为2000元。如表1所示,其中期望月工资为1000-2000元的样本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53.2%,35.4%的学生期望月工资为2001-3000元之间,预期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5%。

表1 大学生预期月薪的调查结果

1000-2000元 2001-3000元 3001-4000元 4001-5000元 5000元以上

百分比(%) 53.2 35.4 6.7 3.2 1.5

我们可以与其他调查数据相比较,来看看样本学生对于月薪的预期是否客观与理性。麦可思研究院调查了2010~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连续两届都呈现增长,全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048元,比2011届的2766元增长了282元。2011届本科生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月收入为2627元,2012届为3045元;2011届高职高专生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月收入为2262元,2012届为2534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7593元,平均每月3966元;甘肃省2012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8440元,平均每月3203元。同以上研究结果对比可见,2013年甘肃省大学生的预期月薪低于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普遍低于全国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以及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并且大学生对自己月薪的期望普遍低于2012年甘肃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这种结果反映出甘肃省大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较大的就业压力时,对收入预期的认识较为客观和理性,但保守的预期月薪也表现出就业信心不足。

(二)大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

表2中是对大学生最想去的工作单位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最想去的工作单位是国有企业,占调查总人数的33.0%;其次是党政机关,占到总人数27.7%;排名第三的是其他事业单位,占总人数8.8%。这说明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择业时首选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性强的工作,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也是考公务员热仍在持续的原因。而国有企业本身吸纳能力较强,工资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保险有保障,很多都能够解决户口和人事档案等事项,因此对大学生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学生想去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4.7%,一般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用工环境较差,容易出现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实际上民营企业数量较多,吸纳能力较强。愿意去部队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9%,可能部队吸纳能力有限,就业市场相对独立、分割,另外也可能有大学生社会贡献意识淡薄的原因。

表2 大学生期望工作单位的调查结果

党政

机关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高校和科

研机构 部队 中小学校

和幼儿园 其他事

业单位 其他

百分比(%) 27.7 33.0 5.8 4.7 8.4 2.9 7.6 8.8 1.1

本研究也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今后发展”、“经济收入”和“个人兴趣与爱好”,而“专业对口”和“社会贡献”都排在了靠后的位置。这也印证了大学生对就业工作单位的期望,择业更加注重个人今后的发展和经济收入。

表3显示的是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期望:其中本科生期望去党政机关和三资企业的比例高于高职生和专科生,而期望去国有企业工作的高职生比例最高,其次是专科生、本科生。本科生期望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的比例为11.5%,明显高于高职生(3.0%)和专科生(3.4%)。专科生期望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业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高职生和本科生。可见,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由于培养模式、综合素质以及对就业状况认知的差异等原因,对工作单位的期望也不同。

表3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期望(单位:%)

学历 党政

机关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高校和科

研机构 部队 中小学校

和幼儿园 其他事

业单位 其他

高职 27.7 43.1 3.2 4.5 3.0 2.7 6.2 8.9 0.7

专科 21.6 38.9 4.1 6.0 3.4 2.5 10.7 11.6 1.2

本科 30.2 29.0 6.7 4.1 11.5 2.9 6.7 7.6 1.1

另外,我们将大学生的生源地划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其他城市和农村,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期望也略有差异。如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去部队、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比例高于其他,生源地在省会城市的学生希望去三资企业的比例明显较高,对国有企业期望最高的是生源地在直辖市的大学生。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期望工作单位的差异并不明显。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

本次调查中也对甘肃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进行统计,在问及“是否愿意自主创业”时,样本中有66.2%的回答为“是”,33.8%的答案为“否”。可见在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较大的就业压力时,很多毕业生都会考虑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样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创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选择这一答案的比重达到54.4%。也就是说毕业生愿意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是比较理性的,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其他满意的工作,而是看重了自主创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2013年甘肃省大学毕业生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与其他一些研究的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到,甘肃省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月薪较为理性,并不像其他一些研究结果所呈现的预期月薪偏高的情况,说明大学生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压力较大的时候,对自己的预期收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但同时也表现出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在择业时不仅关注经济收入,更加注重个人今后的发展。但是对工作单位的预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如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想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而实际上这些单位并没有那么强的吸纳能力,所能提供的岗位是很有限的。另外,只有4.7%的毕业生愿意去民营企业工作,事实是民营企业数量较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比较多,并且有薪酬、福利与个人的努力程度直接挂钩的优点。因此部分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对工作单位的预期。而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也有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甘肃省大学毕业生表现出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减小就业压力,提升就业信心。另一方面,甘肃省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存在不合理的方面,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调整就业期望。

第二,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甘肃省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除了网络、媒体以外,还有招聘会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之大。学校就业指导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内容,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和社会,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解社会需求,建立理性的就业期望。同时,应与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适时召开校园招聘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第三,政府方面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供必要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基层就业作为党和国家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广大毕业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支持,但目前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政府方面应立足于大学生就业期待,提出基层和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增强基层和西部偏远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除了保证薪资福利水平和工作稳定性,更应注重提升发展空间。另外,很多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勇敢地选择自己走出一条创业之路,不但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帮助解决其他同学的就业问题。政府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和帮助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娜迪拉・阿布都外力.新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3.

[2]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魏翠妮等.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四所高校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

[4] 李锋亮.中国大学生就业期望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的特征及影响机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西部地区人才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71363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万阳洋(1985.11- ),女,硕士学位,甘肃政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

上一篇:试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下一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应贯穿学习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