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透析

时间:2022-03-07 08:20:34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透析

摘要:全过程激励系统包括一个过程即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三个子系统即环境子系统、因素运行子系统、激励效果反馈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入创新因素,构建了创新型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激励机制激励因素

一、双向信息交流过程

此过程包括激励主体对激励信息的获得和对激励信息的选择两个阶段。激励主体主要通过心理观察、情绪体验、业绩反映等方式来认识激励信息,评价、断定信息的可信度。激励客体(教师)通过实施的激励因素,如指示、命令、目标、情感及其管理控制工作,认识激励信息。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激励信息有效传递,构成信息流,从而取得认同上的一致陛。这一步骤的任务是高校管理人员了解教师的个人需要、事业规划、能力和素质等,同时向教师阐明组织的目标、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组织的奖酬内容、绩效考核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而教师个人则要把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个人的各方面要求和打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把组织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子系统。

二、环境子系统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环境子系统,是指国家和高校应该根据教师个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为其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并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社会环境是由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的素质决定的。高校创新型教师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宏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离不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如何使政府更加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更加有效地促进高等学校确立自主办学地位,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和机制创新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高校小环境是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土壤,是创新型教师的理想家园。适宜的校园环境包括: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传统,尊重教师个性、自由民主的管理风格,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学风,时间充裕、空气清新、景物宜人的生态环境。

教育管理的工作,要以最大限度地让每位教师把生命的潜能变为现实,使每个教师的个性和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自由全面地发挥,让教师真正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首先每一所高校都必须确立以创新为精神骨架,既符合其社会使命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一以贯之的传统。其次,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以事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着教学计划转,各种有形无形的条条框框,使教师无暇创新、无力创新、不善于创新。因此,要孕育创新人才,就必须突破条条框框,为创新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平等的学术生态环境。最后,围绕教师对工作自主性的要求,更加重视发挥教师在工作自主和创新方面的授权,提倡自主管理,通过授权,自主选择题目,自主组织队伍,经过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工作分工和程序,形成自我管理式团队。通过这一切,使学校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和人的自主性需要的满足放在前所未有的中心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这样,教师的创新型人格才能得以塑造。

三、因素运行子系统

此子系统包括三个过程,首先是高校管理人员根据教师个人的特长、能力和素质以及工作意向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岗位,提出适当的努力目标和考核办法,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并付诸行动;教师则采取适当的工作态度、适当的行为方式开始努力工作。然后是绩效评价工作,对员工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工作进展及时进行评价,以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再作适应性调整。最后是根据年终的绩效评价进行薪酬分配,这一步的工作是在年终进行的,教师要配合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并据此获得组织的薪酬资源。这个子系统中三个操作过程缺一不可。

(一)激励因素作用过程

1.激励因素。根据库克的创造力生命周期曲线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是有增长衰落的周期性的,就教师而言,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的创造力都服从创造力的生命周期曲线。仅以教学为例,所有的教师都有同感,一个教师初次接受教学任务时,由于教学内容不熟悉,迫使他必须以较高的创造状态进行学习与备课;此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处于未知状态,对学生及外界评价都极为在意。正是这种对外界评价的期待,产生了创造的激情,使创造力呈上升趋势。而当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已经很熟悉,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已经确认时,这是教师教学水平成熟状态。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往往也是一个教师教学创造激情下降的开始。一个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发展与自身的成就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激情这些主观因素有关,但同时也与外界的激励因素,尤其是能激发教师创造激情发展的激励因素有关,如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了解和把握教师的需要特点,实施激励管理的过程。

2.激励遵循的原则。无论哪一种激励,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激励要渐增,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分量都要逐步增加,以增强激励效应的持久性。同时要注意适当原则,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过高会导致较高的激励成本。(2)情境要适当:包括要符合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注意时机、频率、地点等。(3)激励要公平,包括机会均等,奖惩程度与当事人的功过相一致,实施过程要公开化、民主化等。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过程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中心任务,所以教学、科研评价制度是评价高校创新型教师竞争力的两个核心纬度。

1.关于科研创新评价。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个翅膀,教学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与责任,科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内在支撑,学术生命的生命力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一个又一个的课题则是人创造力的载体,也是创造力的激发器。通过科研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使人的创造力,沿着爬坡的方式向上攀延。同时科研的成就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值。而期待是影响一个人创造力发挥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当一个人有较高的社会评价时,自身的期望值也会提高,他自己追求的目标也会提高,他会处在一个不断开发与激发自己的潜能的创造状态之中。因此科研不仅仅使教学的内容不断深化,更主要的是将教师调整到一种较好的创造状态。

2.关于教育创新评价。就其评价体系而言,科学的评价可以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努力的方向,确认自己与应有目标的距离。教学测评体系中主要的技术性问题是如何根据教师成长的特点与教学自身的规律来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教师的成长在不同阶段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对一个新教师而言,规范化是主要的要求;对一个讲师而言,就必须在规范化基础上有体现风格与特色的指标体系;而对具有副教授以上水平的教师的教学测评还必须包含学者化特征,即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力和把学生引入学科前沿的能力,甚至作为一个学者对知识的追求与信仰,都应成为测评的重要内容。分层次的测评体系可

以提高教学测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可以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确立不同的努力目标,形成良好的外在激励机制,使教师的教学创造能力不断地突破原有的创造力周期曲线,从一个层次攀升到另一个层次。

(三)高校教师的薪酬分配过程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自己能够分享到自己创造的财富,仍然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一项重要因素。

作为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需要的多重性、复杂性,承认教师作为复杂劳动者在高等学校应享有较高的待遇,鼓励通过创造性研究获得必要报酬,推动专业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技术分配。拉开分配差距,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薪酬的对外竞争性,薪酬对内的公平性以及单位本身的支付能力。激励性薪酬的设计目标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是吸引和稳定单位骨干队伍,其次是要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热情。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激励性薪酬体制,使高校教师感到巨大地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从而加倍努力,以全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

四、激励效果反馈子系统

激励主体(管理者)在对职工(教师)进行激励检验与评价后,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使职工随时知道自己的行为活动的结果如何,这样就可以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激励方法,强化激励效果,这就是激励信息的效果反馈。

1.双向选择的流动机制。双向选择的流动机制即学校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对于教师而言,是保持最佳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基本前提。双向选择对于学校来说也是激发教师活力的有效手段。在制度、经济环境既定的情况下,环境对于人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人际环境对人创造性的制约,即当环境对一个人的创造激情产生了窒息作用,已经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适度的流动可以使一个人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建立新的起点,也可以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身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产生正向的期待,从而使创造力从一个生命周期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为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应尽可能的在校内进行合理与有效的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促进教师适度在校内调节与流动对教师创造力的保持与激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保持组织的活力。美国学者卡兹对科研组织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组织的生命周期的长短与组织内的信息沟通有关系,与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科研组织也与人一样有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

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保持一个组织的活力往往也是一个教师保持良好的创造状态的条件之一。高校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组织,系部、教研室,也是科研的一个小团体,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创造力往往也与这些团体的生命周期有关。当一个人处于组织的最佳状态时,组织成员之间可以产生正向激励,想在他人面前证实自己与表现自己的愿望比较强烈,彼此之间能从对方获得信息量也较多,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引进具有创造力与竞争力的人才是保持一个组织生命力的方式之一,它可以防止组织衰老,也可以使组织的成员处于创造状态之中。加强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与学生保持交流、接触与对话,可以从其身上获取期望、期待与挑战,更能增加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以不断获取创造力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的存在成为教师创造力的源泉。

上一篇:小议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康复 下一篇:探索辽宁温泉旅游开发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