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06 09:50:03

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建设研究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大热,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中原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中华文明最绚烂多姿的民间文化。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在旅游开发方面对于中原民俗文化还发掘甚少,为了促进中原民俗文化形成产业化的旅游基地,本文将展现出中原民俗文化发源地――河南省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以及建成民俗文化产业基地的有条件,并阐述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基地的具体构建类型。

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发达的中原腹地,中原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由此滥觞而出。现代人对于圣诞树、复活节彩蛋,万圣节糖果之类的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然而会装点红纸窗花、逛庙会,祭祖焚香的中原民俗文化却被逐渐淡忘。为了将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建设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多种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建设方案,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专业化,使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文明。

一、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中原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最具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的地方莫过于河南省,因此我将以河南省为例,描述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灵魂――文化故事

中原民俗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方式就是传说故事和民间歌谣,从我国孩童都会诵读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经》到脍炙人口的伏羲黄帝的上古神话,都代表着我国悠远绵长的中原民俗文化,展现出华夏儿女对自然的不懈探索和对生命的不断追问,表现出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崇善崇德的优良品质。这些民间传说已经通过动态化、形象化的现代科技表现方式将中原民俗文化的精粹和中原文化的老庄哲学播撒到每个读者的心中。河南省也十分注重对这种文化故事的传承和表现,例如将河南省摄制的、包含中原优良民俗文化传统的《独角乐园》出口至欧美,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原文化的至真至善。随着中全球化的到来,追求和谐发展的中原文化非但没有被湮没,反而愈加成为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的核心价值,河南省也因为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河南省应当适时地借助国家政策对文化出口和民俗旅游的支持,积极将终于按传统民俗推向国际,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造访。

(二)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名人建筑

狭义的中原民俗文化,即河南省的民俗文化,河南省的中原文化代表莫过于刚正不阿的包公,他也是中原文化中忠孝廉正精神的化身,关于包公的民间故事,例如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等,都展现出了中原民俗文化对于公正廉洁、不畏强权精神的追求。也正是由于包公的个人魅力,开封成了人所熟知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也被赋予了包公所表现出的中原优秀文化内涵。

河南省旅游业的代表性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则展现了华夏文明和佛教文化的碰撞,它大大增添了中原民俗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已经完全融于中原文化中的博爱、乐善好施的精神,同时这些建筑也已经被越来越的现代人所欣赏,变成了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河南省旅游的热门景点。

河南省拥有及其丰富的中原民俗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包公祠、龙门石窟,到少林寺、白马寺,再到牡丹花展、清明上河园,这样的中原民俗文化聚集地,为中原民俗文化产业路旅游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它们进行优化整合,使之成为一条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线路,使中原文化从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到与现代化充分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呈现。

(三)中原民俗文化的寄托――工艺品与食品

中原民俗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文明之上的,正因如此,传统的中原民俗工艺品和食品都包含着对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六畜兴旺的渴望,活灵活现的牲畜泥塑,代表丰收喜悦的腊八粥,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原民俗文化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中原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传统的泥塑、窗花等工艺品和各种节日食品所寄托的情感早已通过世世代代的言传身教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但是对于这些工艺品和食品的深层内涵和包含的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却知之甚少,这对于中原民俗文化的完整传承和民俗旅游的多元化开发来说,实在是一大憾事。

二、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建设类型

中原民俗文化是展现中华文明多样化的代表文化之一,中原民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不可复制的特色,因为它是从勤劳善良的中原人民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的上下五千年的不懈劳动和生活经验中积累出来的,是勤劳质朴的华夏文明与各种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和融合而成的,它兼具了儒释道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独有的建筑和礼仪民俗表现出来,这样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赏中原文化之美,关注中原民俗文化,接纳中原文化精神。为了将中原民俗文化符号化、产业化,建设多样化的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是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民俗文化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也可以促进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一)建设中原民俗文化的教育产业基地

中原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传说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和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冲淡了我们对传统民俗的严谨和对农业文明致敬的诸多礼仪风俗,如今这些中原民俗又被当作文化遗产受到现代人的珍视。

1、中原传统节日的研究

我国的传统节日颇多,然而传统节日真正受到重视还源于韩国在2005年将我国的端午节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成功这一事件,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的节日习俗,中原传统节日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还有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节,农历七月七的乞巧节,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这些节日在改革开放初期浪潮中几乎被遗忘,如今为了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对中原文化的崇敬,开发与中原传统节日相关的旅游项目,让更多人感受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的勤劳与质朴。

2、中原民俗故事的重译

中原民俗故事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中原文化,其故事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奇绝都令人赞叹,然而传统的中原民俗故事都以较为晦涩的文言文展示给读者,对于现代的游客来说,直接进行文字展示不仅吸引力和观赏感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连环画,音频化,影像化,视频化等等现代技术手段的重现都为中原民俗故事再度获得世人的关注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参与到其中。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应当借助这一新技术,将民俗故事研发出多样化的互动式网络动画和代入感更强的游戏,使传统文化乘着是便捷的互联网受到更为新式的解读,注入更多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游客乐于体验这一动画和游戏之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年龄较小的游客更加快速地掌握故事的内容框架,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二)建设中原民俗文化旅游基地

中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中原民俗文化的魅力,将游客从现代社会带回古代社会,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氛围和古代的节日气氛,这可以让游客更快地被中原民俗文化所感染,同时也大大增添了民俗旅游的趣味性,实现游客对中原民俗文化的全方位感知。

1、完善中原民俗文化情境体验区

我国以民俗文化为旅游特色的城市并不在少数,然而将传统的民俗情境扩大到整个景区的城市并不多,并且由于传统中原民俗的多样化,景区很难将所有民俗融入到情境中来。因此,为了吸引对中原民俗文化有强烈兴趣的游客,中原民俗文化景区应当尽可能地将当地的民俗特色融入到当地特有的建筑景观中来,使游客能够充分参与到情境中来,同时也可以将充满中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和食品带入进体验区,从而使游客充分感受到传统中原地区的生活,同时也能吸引游客进行消费。

2、开设历史真人秀活动

中原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庶,自古以来的技术文化教育水平都较高,人才质量高,数量大,对于因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前来参观的游客而言,开设历史真人秀活动,让游客能够在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中过把瘾,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演,给他们营造一个历史感十足的表演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成为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于热爱历史、喜爱表演的游客一定是难以拒绝的。

3、建设中原民俗艺术培养基地

提起中原的优秀民俗艺术,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都会跃然脑中,各个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都会有各自特色的民俗表演,中原地区的豫剧、二夹弦等音乐表演和彩泥脸谱、剪纸等美术作品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建设一个中原民俗艺术的培养基地,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巧妙构思,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还可以推广中原民俗艺术,甚至有可能从中培养出民俗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三)建设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

中原地区的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食品,比如正月十五吃元宵,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吃青团等等。虽然现代人常常感到“年味”变淡,但是对于传统节日的食品仍然在延续以及创新,不过食品的的加工翻新虽然花样百出,但是不乏有些人已经忘记了这些传统节日原本的内涵和意义[6]。建设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可以帮助游客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同时,领悟到美食背后的深刻的中原民俗文化内涵。

三、结束语

中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观赏性强,但是如果仅仅进行分散游览,那么很难将中原民俗文化的全貌进行完整地横向了解,也会由于片面孤立的观赏而难以对中原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刻地纵向理解吸收。建设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可以将中原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中原民俗特色进行产业化的规划经营可以使中原的特色民俗被进一步规范化,有利于被部分即将被公众淡忘的优秀民俗文化被重新整合和延续下去,旅游基地的开发,科学整合区域间的中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这不仅为中原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中原文化的大放异彩搭建一个更宽阔的平台。旅游业可以帮助游客能好地了解中原地区的文化与历史,民俗文化则可以帮助中原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中原民俗展览的一个品牌。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电子导游对游客满意度的影... 下一篇:基于RMP分析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