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合作力度,推动泛长三角联动发展等

时间:2022-03-06 02:18:08

加强区域合作力度,推动泛长三角联动发展等

加强区域合作力度,推动泛长三角联动发展

历次世博会最重要、最直接的成果,是带动以举办城市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联动发展,进而促进举办国实现新的发展。上海世博会有基础、有条件为带动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国家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日本利用1970年大阪世博会,在产业、经济、文化、艺术各领域进行“关西一体化”尝试,并取得了成功。

2008年1月,总书记在安徽视察工作时,基于全国区域发展现状和长三角发展趋势,提出了“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问题,指明了泛长三角区域实现联动发展的方向。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和内容正在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并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区域内目前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仅占全国3.6%的土地和15.4%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4.7%的GDP和27%的地方财政收入。一个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这个区域内加速崛起。

抓住世博会这个难得的契机,推动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共同努力。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相连、文化相融,理所应当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认同感,进一步提升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内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首先,要着力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优化。据测算,上海世博会参观者中的70%将去周边地区旅游。旅游将为信息、会展、运输、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进而促进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服务能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抓住世博会这个契机,就必须着眼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的优化,有序进行产业的转移和承接。

其次,要着力深化区域科技、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泛长三角区域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文化积淀深厚,城乡一体化发展潜力巨大。区域内各省市理当以世博会为契机,自觉做到规划先行,主动对接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编制,积极促进人才开发合作、文化互动交流、城乡二元难题破解,着力整合区域内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资源,把泛长三角率先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

第三,要着力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抓住世博会这个契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区域,共创良好、平衡、和谐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区域内各省市要结合上海世博会筹办,加强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促进区域内各种资源科学、高效、优化配置。

中原城市群应提到国家层面

国家应尽快研究批复设立中原城市群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编制实施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以郑汴一体化为突破口,率先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间产业升级与对接。本区域处于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处。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示范区的规划建设面临着难得机遇。

河南区域内农业基础雄厚,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该区域内列入规划主体范围的县(市、区)占全省县数的一半以上,2009年粮食产量超过600亿斤,占全省的60%。而且,河南已率先消农业税,每年基本能达到转移农村人口150万人以上的目标,并初步探索出一条“人口转移型”与“结构转换型”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大量的外出务工农民难以融入城市,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导致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设示范区,就是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消费潜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

一些工业化、城镇化先行地区,由于产业布局分散和城市建设无序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后果。中西部地区必须避免这种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设立示范区就是要通过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探索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带动河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和推动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设立示范区,能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际开放,增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构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较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发应纳入国家战略

湖北同全国一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中部的这一块,长江最好的(部分)是在湖北,这一块抓好开放开发,对于湖北的经济发展,乃至于中部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有利于湖北沿江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推动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与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安徽皖江城市带协作,促进中部地区的联动发展、整体崛起。

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除了产业布局之外,起码有三个事情要做,一个航道建设,一个港口建设,再一个还有船舶的标准化问题。希望国家将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列入到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并设立专班。建议进一步加大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和治理力度;在长江湖北段设立国家级水资源利用示范区;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共建。

希望国家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给予补偿。建议以国家补偿为主,省级补偿为辅,在全国率先启动汉江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将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纳入补偿范围,将水利设施的运行费用纳入补偿内容。建议将湖北省委、省政府编制的《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列为国家规划。设立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验区。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中的引江济汉、闸站改造、航道整治工程,以及六级梯级开发中的新集、雅口、碾盘山枢纽工程尽快开工建设。

加大对中部崛起支持 提高人民最低生活保障

中部地区一般是农业大省,在“两型”社会建设特别是低碳经济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湖南的森林覆盖率是56.5%,在全国排前几名,吸收碳的能力较强,湖南到处青山绿水,一片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保护很好,人均碳排放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在加快发展方面要建设成交通基地、能源基地、农产品供给保证基地,建议国家在适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项目、低碳经济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

要加大对洞庭湖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去年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为例,洞庭湖历史上叫“云梦泽”,但如不加以治理,今后湖面就会大面积消亡。去年洞庭湖水位降低,湘江水位也到了历史最低,一些自来水厂甚至取不到水。国家相关部门要早调研早动手,尽快出台措施。

改善民生有些项目过于分散,建议集中保重点,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譬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医保、农村无房户补贴,确保该保的保到位,发挥有限的财政资金的作用,适当提高标准。

培育“西三角”经济增长极

建议全国政协把培育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作为城乡统筹持续推进课题的下篇。

目前西部地区虽已培育了成渝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三个重点经济区,但和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相比,只能算经济增长点,其经济总量、积聚辐射带动作用、区域的“引擎”功能,还不能和东部“三角”强大的经济活力比肩。只有在西部已培育经济点的基础上,发挥地方比较优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多足鼎立,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共同支撑,才能打破西南、西北传统割裂的局面。

为此,全国政协应大力推动培育以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支撑的“西三角”经济区,既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构建支撑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在全国形成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北有环渤海,西有“西三角”的经济版图,弥补我国西部区域发展布局上的不足,缩小东西部差异,促进东西部地区良性互动。

扎实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省政协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意向向全国政协汇报,在得到全国政协的支持后,建设国际旅游岛被定为了2008年重大调研课题。对于调研后形成的报告,、贾庆林都作了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重视推进。接着全国两会,贾庆林在常委会工作报告别强调了国际旅游岛。这也是国际旅游岛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两会上。最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

现在海南省政府总体规划房地产。过去开发房地产的钱有90%都是银行的钱,现在有五分之四都不是银行贷款,来自企业的自筹资金,还有外资。过去建成了房子没有人买,但现在供不应求。海南现在房价被炒热后,省委省政府马上决定“两停”,一个是停土地规划审批,另一个是停房地产项目审批。现在海南房地产慢慢回到理性,我们将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上一篇:狠抓一个核心 突出三个重点 下一篇:广东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