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课程改革实践中评价探索的反思

时间:2022-03-06 08:42:19

对美术课程改革实践中评价探索的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也不断地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及学习评价是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在过往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对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领会,尤其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就美术教学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关键词】课程改革评价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也不断地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及学习评价作为课改中的一个难点,人们在对它进行多方位探究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或依据,因此显得比较苍白、缺少说服力。并且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虽然形式上看起来很花哨,工作也做得很细,操作起来十分复杂。从每次课堂表现或作业自评的小红旗、小组的小红旗、老师给的小红旗,然后统计全期的小红旗,得出一个学习能力的单方面成绩。以此类推再评出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等基础上的学期成绩。从形式上看,老师们的确关注了学习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评价是否就很科学?是否适合于美术教学?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就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及评价中的得失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关于教学评价

评价即评估价值。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事

物(事情)的发展过程及预测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冯平在其《价值论》中指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所以说,教育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检验和改进我们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发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

二.关于过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的检索

1、不可否认,教学评价在我们过往的教学过程中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和随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片面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判定,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方面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检讨学法,亦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3.教师缺乏其预期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全面的反馈与评估,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4.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学习结果优劣的交流,这样既影响了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5.教师没有摆脱原来美术大纲的束缚,对待学生学年美术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仅凭一幅画、一份问卷或以平时作业批改的平均等级大概而定,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

三.关于美术评价的实践和再认识

经过对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领会,尤其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就美术教学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神圣"不容置疑,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而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评价的标准也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旧的思想理念,要自我审视,看自己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习提高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至于一些表面形式的东西真的需要彻底摒弃了。

2.评价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美术教学就应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美术行为的正确评价,应是以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情感、认知、操作、能力几方面的综合评价,应是贯穿教学总过程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从表象到内心的和谐的、深刻的体验,要体现出它的科学化、全面化、多样灵活的特点。例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我的太阳》一课时,教材以儿歌的形式对学生提出作业要求: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太阳,它新奇又美丽。这样的作业要求很"宽松",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他们创造的太阳有带帽子的,有扎小辫的,有的长的大大的眼睛,有的抹着红红的嘴唇,色彩也是五颜六色的,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所以,作业完成后我让学生把它们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评价提问,一是"你认为谁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以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客观评价的作品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促使我们由此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站在评价者的角度评价教学。

前两点是笔者个人的实践学习体会,当我们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去评价一节课时,同样要以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去规范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看一看教师是如何教的,他的教学目标是否十分明确,看一看一节课里学生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看一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情绪和思维反应、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敞开心扉,多做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任何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确定,都受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不管教学如何改革,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完善的整体素质教育精神为前提的,我们的工作就应是受到尊重和肯定的,我们的美术教学就能得以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下一篇:装饰绘画的技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