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3-06 08:01:13

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高等学校 教学质量 评价

一、引言

开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不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坚实保障。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二、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学生轻教师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享有优先的发言权。因此,许多高等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分数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最客观、最值得信赖的,常常超过其他所有评价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这种重学生轻教师的立场,严重制约着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工作的改进。

2.重统一轻差异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包含一些基本要素或者向度,但是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也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拿同一标准评价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难以触及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亦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因此,按同一标准不分课程类型及学科特点地对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3.重定量轻定性

考察教师教学工作无非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进行。质的方面是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及管理者评价等来衡量。教学评价中量的统计是能够将评价结果直接利用和外显。在教师评价中被提起和被批评最多的是量化指标问题。教师的教学奖励、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群体地位等都是通过定量来考核,而看不到定性评价的身影,完全体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取向。

4.重结果轻过程

大众化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注重动态评价,它所评价的应该是某一阶段教学质量的结果,更应是这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更注重对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分析和考核,也就是说,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目的是要检查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有效性。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治理的对策

1.彻底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要彻底更新评价观念,树立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从重量轻质到质量并重,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正确评价理念。首先,要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其次,要从重视量的评价向重视质的评价转变,实践证明,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必须采取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使评价更为准确、科学,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要想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揭示教学的每一个侧面,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改进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2.构建完善科学、便于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是单一单向的评价活动,而是一个立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教、同行听课评课、教学档案审查、课堂教学评价以及领导专家评价六个构成要件。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有五大辅助手段:自我评价量表、自我报告、自学材料、对同行的教学观察以及对自身教学录像的反馈、反思和质疑。这个过程可简化为四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反思和作出决定,最后把所获得的信息应用到改进教学中。教师自我评价主要用途是教师自我反思,其结果因客观性不强,故少用于人事决策,但可为教学管理决策作参考。

(2)学生评教。学生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因而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主体。要注意学生评教三种不负责任倾向:一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公报私仇,打击那些严格要求的教师;二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搞虚假赞美,送人情;三是抱着敷衍了事态度,随意评价。

(3)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指同一专业或业务部门对口的单项评价,其特点是所有被评对象都具有相同的业务性质。这种评价内容深入,专业性强,评价结果往往能揭示本质。这种评价不是对学生评教的补充,而是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方式。

(4)教学档案评价。所谓教学档案,是指指为实施教学管理和考评教师而分类保管的有关材料、资料等。它包括所有对该教师教学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的相关材料,建立教学档案评价体系,不但可用于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奖励,还可为其他形式的教学评价提供相关的背景,并为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平台,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机会,而且能够为评价人员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呈现大量的文字素材。

(5)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指教师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上课教的课程中开展持续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教师可随时采用课堂评价来及时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反馈,这些意见可帮助教师认清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速度、进度、方法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专家组听课评课。专家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专家们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对教学工作有深刻地认识,同时又相对独立于利益关系之外,能够较为公正、适宜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评价。

3.改进评价方法

现行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除了思想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外,主要是方法上大有改进之处。

(1)改进学生评教方法。目前学生评教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与网络论坛等。应该说,这些途径是全面的,但能否凑效,取决于教学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学生参与评教的热情与智慧,应该尽可能全面的征求学生意见,避免每次评教参与者相同。

(2)改进同行评价。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与教研活动,既是教师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机制。为杜绝不愿说真话和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状况,必须坚持不懈地营造宽松自由、坦诚相待的院系学术文化,其次是适当采用领导转述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人际矛盾。

(3)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形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学,又有利于尊重个人、维护个人权益的个性化评价机制。

(4)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劲,罗兵.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实施方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范华凤,杨庆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0,(2).

[3]陶西平,张秀媛,李吉会.教育评价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冀.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 下一篇:教师在学生网络自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