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3-06 07:28:2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对16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石蜡连续切片病理对照,并观察比较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ALN)活检,全组164例,成功检出SLN 156例,8例未检出,检出率9212%,准确率9615%。结论:应用亚甲蓝进行SLN的认定有利于简化乳腺癌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活检前哨淋巴结乳腺癌

在乳腺癌手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的进步扩散,明确该组群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而判断是否需要术后的进步辅助治疗,一直被作为是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的“金标准”。但淋巴结清扫后,患者的患肢会出现疼痛、水肿及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大量资料发现,约有60%的腋窝淋巴结病理回报为阴性,并且发现了前哨淋巴结的存在。NSABPB-32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已经表明,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阴性的患者,进一步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1]。近年来,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继保乳手术后又一最重要的进展。检测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对乳腺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2,3]。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相比,它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性高和创伤小等优点,前哨淋巴结(SLN)未发现癌转移的患者,可以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患者的胸肌、和腋窝淋巴结得以保留,减少手术创伤和各种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009年11月~2012年10月行乳腺癌术中美蓝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患者1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入组条件:①女性;②单发病灶;③原发肿瘤最大径5cm;④同侧腋窝术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腋窝无手术史;⑤非妊娠、哺乳患者。164例患者平均年龄452岁,原发肿瘤位置,见表1。

分期均为T1~T2期,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15例,浸润性小叶癌49例。

方法:IC法全麻后在临近肿瘤或肿瘤周围的皮下组织按顺时针方向于“3、6、9、12”点方向以及中心处分别注射1%亚甲蓝,每点约1ml,共5~10ml,局部按摩5分钟。注射后10~20分钟行SLN常规切除,术中寻找蓝染的淋巴管,找到的淋巴管向乳腺腋尾部寻找距离腺体中心最近的蓝染淋巴结,将该淋巴结切除,标记为SLN;然后行其他腋窝淋巴结清扫,标记为ALN,范围包括:上至腋静脉,外至背阔肌,内至胸小肌深面。

病理诊断:术中对取出的SLN,剔尽周围脂肪组织(因为红染的脂肪组织内难以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沿长轴切开,一侧进行快速冰冻切片、HE染色、镜下观片,作出诊断。术后对冰冻残留组织及未冰冻组织固定、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做出诊断,用以评估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正确与否。

分析方法:通过参照美国louisville大学对SLNB技术的评价标准:准确率=(SLN真阳性+真阴性例数)/SLNB总例数×100%;检出率=检出SLN的例数/接受活检的例数×100%;假阴性率=SLN假阴性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100%;灵敏度=SLN阳性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学处理由SPSS11.5软件完成。

结果

全组患者中156例找到SLN,找到SLN的患者同时做ALN病理检查,见表2。

本组数据成功率9512%(156/164),灵敏度9730%(72/74),准确率9615%(150/156),假阴性率811%(6/74),假阳性率541%(4/74),国内报道SLNB的假阴性率43%,国外报道0~125%,平均48%[4]。SLN与ALN转移检测结果基本相一致,准确率较高。ALN与SLN检出结果比较(n)项目、阳性、阴性ALN、74、82SLN、72、84、X2=0024,X2005通过对ALN与SLN检出结果比较,得出的数据表明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SLN检查和ALN检查效果一样。

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从开始的根治手术、改良手术到近几年的保乳根治手术,都会同时清扫腋窝淋巴结,以阻断肿瘤的转移,并可以为临床的进步治疗提供依据。但是,清扫腋窝淋巴结后,往往会引起如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皮下积液和切口愈合不良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统计资料表明ALND并发症中活动范围受限10%~25%,疼痛14%~30%,淋巴水肿22%~35%,麻木75%~83%,乳腺水肿15%~35%。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前哨淋巴结的存在,并得到大量临床数据的认证,肿瘤原发区域的淋巴结首先按一定的转移途径侵袭前哨淋巴结,然后才会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及其他组织。完好的淋巴结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作用,过早的切除使机体少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术后会出现水肿、感染坏死、上肢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当然,临床上也有“跳跃性转移”的存在,即肿瘤细胞跨过前哨淋巴结直接转移到腋窝淋巴结,但这样的病例仅3%~4%。对于对于前哨淋巴结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为阴性的患者,对其腋窝淋巴结应该予以保留,这样可以避免对患者的过度治疗,保证其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手术中所使用的示踪剂亚甲蓝不需特殊设备,无放射污染,操作简单、直观,费用低,能维持淋巴结蓝染状态达6小时之久,适于临床推广。

我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乳腺癌的治疗将出现几种手术方式并存、治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手术仍可能普遍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但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保乳术将逐步取代改良根治术成为主要术式。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腋窝清扫,使乳腺癌治疗更加合理化、个体化。

参考文献

1Krag DN,Anderson SJ,Julian TB,et al.Sentinel-lymph-node rese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xillary-lymph-node dissection in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overall survival findings from the NSABP B-32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Lancet Oncol,2010,11:927-933.

2张嘉庆,王殊.乳腺外科新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3):201-203.

3姚忠强,肖国有,李党生.167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99mTc-DX联合显像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3):206-208.

4Jatoi I.management of the axilla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J].Surg Clin North Am,1999,78:1061-1073.

上一篇:吊篮平台在公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工程测量中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