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美感

时间:2022-03-05 08:47:23

让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语文美感教学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领悟美、挖掘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联想,营造充满语文美感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陶冶美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发现美

大自然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无数的写作素材,各种景观的描写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比自然更美,给人以美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美感资源。笔者认为,适时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发现美,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课件中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景美、人美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景美在哪,人美在哪,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景色美体现在:色彩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恬静美——月光泻满沙地;情境美——一望无际的沙地都种着碧绿的西瓜,再过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美体现在:主人美——颈带银圈的打扮;动作美——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动作;情趣美——瓜地刺猹又是海边少年的生活乐趣。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发现美提供了平台,在不经意间使读者和作者的思想达到了共鸣。

二、品读想象,领悟美

作者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只要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想象,就会领悟美。如《珍珠泉》一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像描写太阳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领悟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在头脑里想象出一幅幅充满动感的画面。再如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美的感情。“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品读、想象使学生领悟语言美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巧设提问,挖掘美

小学课本中入选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反映人间真情的叙事抒情文章。教学时教师可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如《他是我的朋友》一课,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献血的优良品质。为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我把本课的着力点放在了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上。结合课文内容及人物对话,我巧设了以下几个提问:1、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如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2、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如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3、根据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提出问题。如小男孩“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合作交流,不但了解了阮恒心理变化的过程,也为他那种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问题的巧妙设计,让读者很自然地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营造充满美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要学会“入其中,会其意,感其美”,学会参与,学会联想,把握语感,学会创造,语文就会有魅力起来,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阅读生活化的实践与思索 下一篇:记叙文写作程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