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03-05 07:40:48

高职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摘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对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高职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调整教学内容、培养职业道德、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中图文分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自1998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政策。高校录取人数的逐年增长势必导致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直接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高职毕业生作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危机中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值得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变化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内研究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由于高职生是属于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定义一样适用于高职学生。

二、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道德品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1.实践动手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迅速更新、注重减员增效的经济改革环境中, 企业选用人才普遍坚持“高效、低成本”的原则,缩短新员工在岗位上的适应时间,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因而,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的大学毕业生能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主动。可见, 就业市场“物竞天择”的无形力量使得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必然。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之处在于,高职学生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与企业的联系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的时间也较多,实践动手能力要比其他大学生强,这是高职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2. 自我学习能力。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大量新行业的产生,尤其是在新兴的服务、管理和高新技术行业,比如物流师、电子商务师、程序设计员等。新行业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对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专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能够因地制宜,根据地方或者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学到对口或者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却没有对这种变化做出调整或者是起步较晚,这样就使学生专业知识欠缺,不能满足新兴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职学生若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学会自我学习,即敏锐而准确地把握周围环境的变化,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与知识,改变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模式,实现自我超越。

3.道德品质能力。拥有健康的道德品质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能够顺利发展的必须条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道德品质是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另一重要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责任心强,有敬业爱业精神,能以社会和集体利益为重,有奉献精神。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很多高职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道德品质对从业后的持续影响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安于基层工作、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重视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他们的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教育,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为其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4.沟通合作能力。现代企业需要具备合作精神的人。高职毕业生通常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可能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生产任务,没有合作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此外,在与上级领导沟通时,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正确的批评和建议要接受,要服从企业管理;当然对于一些误解,也要做到能够顾全大局,不要斤斤计较。

三、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企业需要的核心技能,调整专业理论课。具体应该做到:一是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改革课程设置, 使其贴近生产实际。二是专业理论课的设置,要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智能型、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就业后的转岗要求。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今天需要操作型工人,明天可能需要管理服务型人员。因此, 高职学校课程设置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增加选修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考虑学生再学习、再就业、再发展的需要。

2.改进教学模式,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入课堂。教师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在专业课讲授内容中融进职业道德内容培养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通过系统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明确其含义、重要性和基本要求,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学生孕育一种认识企业、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的意识,前瞻性地认识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将职业和道德两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3.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实践技能活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第一要务。技能实训课程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建议提出以下具体方案:第一,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的力量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和环境的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例如,可由企业提供部分专业设备在学校开设实践基地,企业与学校双方提供人员对学生培训,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其专业素质。第二,学校可以积极联系企业,展开定向培养。即对在校生进行筛选,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同学组成班级,由企业工程师及人事等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最后通过考试,选拔出符合该单位需求的人才,直接为企业服务。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同时又有效利用了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有效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第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企合作的工学交替。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大三参加入厂实习等形式的工学交替,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面对紧张和激烈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改革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要求的教育之路,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培养受欢迎的人才, 才能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2007.6

[2] 王颖,《基于高等教育影响的个人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4] 陈文霞,《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和建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4

[5] 李春艳,《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心理培养的模式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6] 季伟,《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初探》[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2.3

[7] 邢佳杰,《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

作者简介:

居晓玮(1981-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潘冰)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中绿色节能知识的教学设想 下一篇:3+1教学模式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