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时间:2022-03-05 09:58:40

肿瘤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摘要:肿瘤,至今仍是人类难以攻克的疾病之一。常规的肿瘤治疗法经过数十年的精细研究,调整与临床实践,已扭转了人们对某些恶性肿瘤治疗的悲观态度。本文通过阐述迄今大多数治疗肿瘤的方法及发展历程归纳治疗手段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寻找新的治疗方向。

关键词: 肿瘤治疗 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分类号】:R

1肿瘤治疗的研究现状

肿瘤,至今为止依旧是医学界攻克的难题。体细胞异常分化导致了肿瘤的发生[1]。肿瘤,是分化异常、生长失控的细胞集合体。肿瘤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病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以及基因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突变、扩增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等[2]。依据肿瘤的生长特性和对身体危害程度可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三类[3]。其中恶性肿瘤一般称为癌症,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

1.1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以及介入疗法等。

1.1.1化疗是利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随着各种抗肿瘤药物的问世,化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1.1.2放疗也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现阶段主要采用直线加速器或60钴放疗,它直接照射病灶部位,通过直接照射达到抑制和杀灭瘤细胞,但是会损伤照射部位的皮肤及正常组织。

1.1.3介入治疗是指用导管或穿刺针引入体腔或肿瘤内进行治疗的新疗法。近几年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系统的中晚期肿瘤[4]。它主要是在精密仪器监测下,将药物或器械通过血管或其他通道直接作用于肿瘤病变本身,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它有直接作用肿瘤本身,全身创伤及反应少,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现阶段一般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来防止瘤细胞转移播散和种植。手术、放化疗等临床治疗是清除肿瘤瘤体的有效手段,但手术仅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瘤体,不能切除不可见的亚临床病灶和已通过血路、淋巴路转移或直接浸润到周围正常组织的肿瘤细胞。放疗是局部照射,不能杀灭非照射部位的肿瘤,对一些不敏感的肿瘤细胞也无能为力。化疗虽是全身治疗的方法,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不强,对休眠期的肿瘤细胞更无效果[5]。鉴于此,近年来开发了不少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新技术。

1.2新兴的肿瘤疗法

1.2.1 干扰RNA(iRNA)

不仅是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成为一种通过特异调控基因达到减轻病理的手段。iRNA在用于阐明肿瘤发病机制和开发治疗手段等方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iRNA的特点就是它能同时针对基因[6]起作用,这为运用它来治疗肿瘤提供了机会。但是要把iRNA技术从一种研究手段转变成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还有很多困难有待解决。

1.2.2激光免疫疗法

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既利用了激光光热、光化学作用的局部破坏作用又激发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7],诱导宿主对肿瘤产生长久持续的免疫力,但是在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2.3肿瘤靶向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8]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定向作用于肿瘤组织而不影响正常组织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可针对多种机制[9]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消除肿瘤。但是靶向治疗药物难以到达肿瘤组织,而真正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就更少,低浓度的靶向药物不足以消灭肿瘤细胞;另外,肿瘤周围正常纤维或坏死组织也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当然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主动性免疫疗法、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抗体疗法、细胞因子疗法、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有针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开展了肿瘤的反义药物研究、治疗型疫苗研究及基因治疗。

2、肿瘤治疗方法的新方向

20世纪70年代Pierce提出了“肿瘤是一个发育生物学的问题”的理论[17]。癌细胞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唤醒了身体中沉睡的胚胎发育相关转录因子所致。在胚胎发育早期,分化占优势,体内合成较多的促分化因子,因而在早期的胚胎发育中促分化因子对细胞的分化和凋亡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癌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早期的癌细胞就像正常的上皮细胞一样,细胞之间紧密的黏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组织层,当癌细胞进一步的发育时,有些细胞就会成为间叶细胞(mesenchymalcells),间叶细胞彼此之间是不黏合在一起的,反而是一团混乱又能移动的组织,这个变化过程称为上皮-间叶的过渡时期(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上述现象在早期的胚胎发育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进程。在这个过渡期,细胞丧失了一些能促使相互黏合的蛋白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使癌细胞扩散的蛋白质。

对于处于进化过度时期的两栖动物蟾蜍的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来说,其中可能存在着控制发育方向及掌控调节机制的因子。由于两栖动物具有完全变态的特殊发育特征,所以其早期胚胎中有控制其发生变态的特殊因子存在。这些因子可能对发育异常的癌细胞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两栖动物蟾蜍的早期胚胎提取因子与恶性增殖细胞的相互作用,从中筛选能够使癌细胞走向凋亡的因子,将开启肿瘤治理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Reya T, Morrison S J, Clarke M F, et al. Stem cells, cancer,

and cancer stem cells. Nature, 2001, 414(6859): 105-111.

[2] 宫思聪,吴立玲.病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41-142.

[3] 朱雄增.蒋国梁.临床肿瘤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杜,2006,1-207.

[4] 贾雨辰,邸如,翁是伟.恶性肿瘤介人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并发症预防[J].实用肿瘤杂志,1996,11(5):193-195.

[5] Lowy D R.T cell,in Cancer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M].6th ed.Lipponcott:Philadelphia,2001:3189-3195.

[6] Gondi CS,Lakka SS,Dinh DH,et al. iRNA-mediated inhibition of

cathepsin B and uPAR leads to decreased cell invasion,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in gliomas[J].Oncogene,2004,23(52):8486-8496.

[7] 罗芳洪,黄萍,曾超英.激光免疫疗法对小鼠H22肝癌的长期抗瘤和免疫效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 ,22:625.

[8] 刘海峰,房殿春.肿瘤靶向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 25(16); 1491-1493.

[9] 敖敏,何刚,梁传余.重组人p53腺病毒药物对人喉癌细胞的抑制实验[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34-1035.

[10]石一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J].中级医刊,1997,32(10):7-8.

[11]杨锐,姜洋.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应用新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 10(6): 564-566.

[12]江泽飞,宋三泰.乳肿瘤的内分泌药物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 1999, 32: 5.

褚震芳 河套学院 医学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五原县 015100

作者简介 褚震芳(1983-7),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河套学院,医学系助教,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理学方向研究。

上一篇:浅谈影响橡胶装置产品优级品率的相关因素 下一篇:新时期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