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再造

时间:2022-03-05 05:23:37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再造

摘要:目前在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运行中,存在奖学金额度低覆盖面小、奖学金种类单一、评定指标不科学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应提高奖学金的额度与覆盖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体系,减少导师在评定中的介入,积极推进现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评审体系;制度再造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01-02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是指,国家和学校为奖励成绩优异的研究生,以规定一定的金额数量作为奖励形式颁发给研究生本人,据此形成关于奖学金评定的一系列规则和运行模式的总称。奖学金制度是为了规范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过程而设立的调整机制,是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助体系的其他子系统(研究生助学金、研究生贷款制度等)共同存在,相互影响[1],X大学自2010年实施浮动制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以来,激发了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新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一、现存的问题

奖学金制度的推行,是国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更多学子努力提高科研能力,然而由于奖学金制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有各种因素制约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顺利施行,本文将对X大学为例对该问题加以探讨。

1.奖学金额度低。奖学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奖励学业表现优秀,督促后进,对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完整意义上的研究生奖学金是指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所有奖学金资助,本文所指的奖学金是指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学金。该校目前研究生培养经费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科研经费资助和研究生缴纳的学费三个部分组成,而来自于企业的奖学金比较少,由于奖学金来源渠道的单一,缺乏其他渠道的投入,导致研究生奖学金额度有限。该校奖学金评选类别分为综合优秀奖和单项优秀奖,比如X大学研究生手册规定,“校三好研究生标兵”占参评研究生生总数的0.1%,而“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三好研究生”、“单项优秀奖”分别为2%、10%和6%。其奖励的金额依次为2000、1200、1000及400元。由此可知,各类研究生奖项比较单一,金额比较少,再者评奖条件要求比较高,从产生条件上说,若想评上校三好研究生标兵,必须从校三好研究生或校优秀研究生干部中产生,其次,评选条件要求较高,除了要有科研能力突出、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够达到该条件的学生数量有限,能获该奖的研究生占研究生总人数中比例很低,很多同学宁愿选择去校外实习,也不愿意为了获得金额较少的奖学金而专心于学术。再者该校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设置覆盖比例不合理,具体比例为一等基本奖学金占班级50%,二等和三等分别为30%和50%,通过访谈得知同学们反映各个等级之间的额度相差比较大,奖学金的奖学金覆盖面不够广,再者学业助学金的额度比较低,每月仅为240元。

2.奖学金覆盖面小。奖学金同样存在着覆盖比例小的问题。虽然,国家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设立了奖金额度达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对研究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鼓励性,但是由于评选条件高,国家奖学金名额有限,覆盖率必然下降,也会影响到受惠学生人数;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总量来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项名额占研究生比例只有2.9%,使大约97%的研究生被排除在获奖名单之外。硕士生名额只有3.5万人,只占硕士生总数的2.7%,由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覆盖面过小,纵使奖金十分丰厚,由于获奖几率过低,能起到的激励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3.奖学金评审尺度不一。现行的奖学金评比中,学校负责制定一个指导性的政策,各个院系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制标准,给予各院系充分的自的同时,也给奖学金评定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普遍存在“重绝对成绩,轻相对进步”的倾向。目前X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基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德育、智育、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而各个部分的权重各个学院都是不同的。

二、评审制度产生的负面影响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设立在现实中也确实对一些研究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行过程出现了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贫困生经济负担加重。“在原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绝大部分研究生是不需要交纳学费的,而且还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数额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3]。然而,研究生奖学金滚动评定制度后,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和就业成本。尤其是对应届贫困研究生来说,部分同学放弃毕业后直接工作而选择读研,如果没有获得奖学金则需要在课余时间赚钱以支付高额的学费以及生活费,这样会影响贫困生最终学习效果,有可能导致在下一次的滚动评比中处于不利地位,依然拿不到奖学金的局面,使这部分学生经济压力更重。第二,学习更趋向功利化、工具化。在奖学金评比过程中,评分指标以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为导向,获得奖学金就成为学习的唯一动力,有些同学为了急功近利,获得高的课程成绩托关系找任课老师,或者通过考试作弊来提高考试分数,也有些同学通过不诚实手段比如花钱买文章、抄袭他人文章等手段发表一些低劣论文,给论文质量监督埋下隐患。“学术研究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十年冷板凳’的苦功,急于出成果是违背创新规律的。”[1]因此,要刹住这种不良学风的蔓延。第三,同学关系紧张。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奖学金作为稀缺资源,就必然有众多同学的追逐导致激烈的竞争”。[4]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女生因评定奖学金过程中出现同学关系紧张的概率比男生高,女生之间防备心理比较强,“平时都尽量回避讨论奖学金,也很少讨论自己的学习和学术进展情况,生怕别人比自己多考几分或者多发几篇论文”[2],以免降低自己获得奖学金的几率,因此导致宿舍气氛压抑,同学关系紧张局面的出现。

三、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构建的建议

1.拓宽奖学金来源,提高奖学金额度。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保健因素”是保障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激励因素”是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条件。因此,若使研究生安心于学术研究,首先须提供维持其生活基本的保障的“保健因素”,即物质因素,国家和学校要加大对研究生学业助学金的投放力度,使研究生生存得到保障;其次要拓宽奖学金来源,开源才能节流,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为提高奖学金额度提供保障。同时,要降低奖学金等级差别,扩大获奖的覆盖面,使更多的研究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学金,减轻其经济负担。“比如一等奖学金可以抵免学费及生活费,二等奖学金抵消学费,三等奖学金抵免一半学费。这样一来,即使获得三等奖学金也不会因此感受到太大的经济负担”。[5]最后,改善以的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向以注重研究生论文质量导向为主。同时对于优秀的贫困的研究生,要建立特殊奖学金制度。

2.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审指标。第一,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研究生设置不同标准。同一指标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应该有不同的权重。研一要增加课程成绩的权重,降低的权重,但是也不能以课程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研二的评审体系应更多增加科研论文的权重。第二,要根据考虑不同学科性质设置不同的标准。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在不违背学校评比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评比标准,对论文的权重不能采用“一刀切”、完全一样的模式。第三,通过公开民主的方式确定本学院的奖学金评定标准。

3.减少研究生导师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介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本身是对研究生本人在某一阶段学业的评价,更应该体现研究生在其中的自主性。研究生本人要有主动的意识,遵循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导师共评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加强对导师的监督,制约导师“膨胀”了的权力。比如要合理设置导师评审所占的权重,科学制定学术论文的评审标准。其次,注意评审体系的灵活性。一个制度的实行成功与否,要通过制度实施的受体的认可度来体现,因此学院领导要注意倾听研究生本人对评定细则的反馈意见,及时根据具体情况对评定细则进行适度修改,并广泛告知全体研究生。

总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作为其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使奖学金评定更科学合理有效,才能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对进一步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志丹.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4).

[2]陈亚丽,奖学金制度下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3]刘哲,刘青.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彭娟.研究生滚动式学业奖学金制度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阳泽,童薇,陈颖.研究生奖学金压力体验及其调适的调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

[6]戴建林.校本激励原理与策略[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08:105.

上一篇:《导航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