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08 08:17:03

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课堂教学又作为研究生的培养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前课堂教学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考核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99-02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大幅度的大学扩招,研究生的数量也持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很多大学生积极加入到研究生学习的队伍中来,因而要想提升研究生群体的教育质量水平,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课堂教学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这场战役中无疑是谁能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志曾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水平的高低是研究生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上应遵循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运用合适的方法,能够系统和专门对研究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说,课堂教学对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探究性不强

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仍大量延用“讲授法”,讨论、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与重视,讲授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养研究生聚合思维能力为重点,而忽视其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这种缺乏探究的教学法的单一运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灵活性。

(二)课程体系灵活性欠缺

课程体系局限于学科性。我国大部分的研究生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一般也多是基于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至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较少。因此造成了研究生可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很小,课程设置学科之间又壁垒重重的局面。课程体系局限于学科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发展空间的广度。

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和滞后性。“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甚至一些专业课程,存在着与本科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没有凸现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1]

与此同时,课程内容更新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较明显缓慢,存在滞后性。因此,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和滞后性使研究生基本上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和兴趣,从而束缚了研究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发展空间的深度。

(三)课堂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

我国研究生各学科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是有试卷考试和期末提交论文两种形式,然而由于我国中高考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的这个根源, 这种教育观念在研究生学习成绩考核中虽有减弱但依然存在,因而试卷考试依然主要侧重于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种考核方式主要是根据研究生期末的一篇论文最后来确定本学科学分的获得情况,缺少学习效果多元化评估。

对于研究生课堂教学来说,此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缺乏对研究创新思维以及科研兴趣与态度等重要方面的评价,甚至依据此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对研究生做出褒奖和认定,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积极性。

三、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一)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1.研讨式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方法以研讨为基本特征,它能引导学生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补充[2]。研讨式教学这种方法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处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此阶段的基础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突破钻研在一个狭窄领域而形成的思维局限和思维定势,从而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研究生倾听其他人不同观点的习惯,也能促使他们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其研究的过程,从而使研究生意识和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所有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鼓励自由奔放的思考,并且可以接受他人想法的启发而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案。这种团队训练方法,显而易见易于发挥团队的智慧,在研究生课堂上师生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的集体探讨,可以在多项结果中寻求一种最佳的方案,同时由于研究生思维的逻辑化和条理化已趋于完善,能够有效地避免头脑风暴法不受逻辑和常规的束缚,难于识别思维结果的正误和价值的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反而可以更佳地培养学生多项思维能力,训练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3.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研究生课堂上可以利用或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教师提出现实中的一个与本专业教学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由案例引出的问题的讨论分析为中心内容。因为案例能够创设一个新鲜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激发探究的愿望,引起与解决任务进程有关的理性情感和体验。这种在学生思维活动中形成研究问题的情境的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的灵敏性、独立性等个性品质。该方法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情绪的培养,在研究生课堂上研究生可以把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在一次次的情绪体验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马斯洛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学是包含有我们的各种情绪体验。

(二)完善课程体系,拓展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空间

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顺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首先要非常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学者申玉通过考察五年来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获得者的学科背景情况得出,多学科的渗透、交叉和融合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生[3]。其次,各研究生院校要加大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鼓励研究生自主选课,在课程教学时要求老师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并及时给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和新方法,更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学科渗透、文理交叉和研究生自主选课有助于扩展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广度。

去除陈旧的不必要的课程,增设前沿性课程内容。前沿性内容能够激发研究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使研究生的学习转变为研究生自觉追寻和探索知识信息的主动过程,从而塑造研究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智慧。但是,增设前沿性课程内容并不代表是对基础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作用的否定,而是基础课教学应根据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只讲授最精辟和最重要的部分,对本科已学过的基础课并不是不再涉及而是提高一个层次。基础性的和前沿性课程内容的充分恰当地结合必将能够加深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深度。

(三)深化考核制度的改革,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虽然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坚持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明显地强调课题研究,而不重视课堂教学,因而对于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更是疏松。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角度上来讲,应深化研究生考核制度的改革:第一方面,试卷考试应在考察研究生对于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生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第二方面,提高论文质量,思想的创新是其基础。因此,各研究生院校对研究生论文总的要求应是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各研究生院校应改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而转变为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形成性评价,使考核成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推动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是创新力的出现必须依靠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才能得以实现,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枝。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对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不懈努力,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代代研究生必将为开创更加光辉的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2]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2006,(4).

[3]申玉.从近五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科背景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导报,2005,(6).

上一篇: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一篇:小说中的游戏 游戏中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