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

时间:2022-03-04 08:58:08

浅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小儿治疗及抢救的重要手段,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由于婴幼儿表浅血管细,加之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不容易一针见血。稳、快、准、好的一针穿刺成功,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加家属的满意。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工作,总结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1 静脉穿刺前准备

1.1 良好的环境是穿刺成功的首要因素 穿刺室光线要柔和明亮,自然光最佳,在阴雨天或夜间要借助灯的作用。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要适宜,且操作者要注意不要遮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良好的周围环境可缓解、稳定穿刺者的情绪。要尽量减少小儿的哭闹声、家长的唠叨声等,可通过哄、逗等方式及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来减少影响穿刺成功的干扰信息。

1.2 情绪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小儿头皮输液一般用于小于3岁的婴幼儿,家长往往会过分心疼小儿,有的甚至会不忍心而在旁哭泣,有的家长一来就会要求护士一针见血等等,这些都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

护士心理压力大直接影响穿刺技术的发挥。护士自身的情绪控制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穿刺技术。护士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护士要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心理平衡,放松自身压力,在无压力状态下穿刺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压力状态下的穿刺成功率。

2 穿刺过程中的要点

2.1 血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是进行穿刺的第一步。头皮静脉常用的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此外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选择血管时可使用一看二按三摸的方法:首先看色,较宽粗的静脉呈青色,细小的呈暗紫色;当患儿哭闹或有湿疹等肤色变红变深难以识别血管时可使用按的方法,即用拇指稍用力按压皮肤来确定血管走向;当皮下脂肪多,血管印记不清时,可用拇指在静脉的解剖位置横向滑蹭,摸到凹槽,再上下来回滑蹭可看到凹槽走向即为静脉走向,当凹槽不明显时,可将两手平放在其两侧并同时向凹槽痕迹推挤,可出现一条突出的线痕即为静脉走向。

2.2 穿刺局部的处理 小儿由于毛发较多,易致血管暴露不明显,及穿刺后固定胶布受影响,宜剔除穿刺部位周围3 cm的皮肤毛发,并避开受损、感染及骨隆突处皮肤。按压目标区静脉8~10 s,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穿刺者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以“C”形绷紧血管两端皮肤,食指按压穿刺点上方以便血管充盈。

2.3 穿刺方法及手法 穿刺方法常见的有直接进针法与间接进针法两种。笔者主张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后0.3 cm左右平行刺入针头,稍挑起针头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至回血。

持针手法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手法是右手拇指与食指分别持针柄的上下两面进针,此手法易穿破血管不易成功。若采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执针法优于传统执针法,易成功穿刺。雷明认为三指持针法即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呈一等腰三角形,该手法适合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且针头平稳、省力、灵活,缩短了穿刺过程,使穿刺一气呵成[1]。

对于肥胖患儿及长期输液者,穿刺较多的静脉易呈暗灰色,静脉不易暴露,使用逆行静脉穿刺,即进针方向为离心方向,可拓宽穿刺渠道,增加途径提高穿刺成功率。

张维珍等在临床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2],能清楚地显示静脉,并能区分静脉是否破损、硬化等,能区分头皮静脉与动脉,避免误入动脉,有效地提高了头皮静脉的穿刺成功率。

2.4 准确判断穿刺成功的方法 穿刺后见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较粗较充盈的血管一般回血比较容易,对于严重呕吐、腹泻等回血慢者,为增加回血,可二人合作,一人捏皮条,另一人穿刺,针头进入皮肤后即松开皮条有助于回血;目前临床还有用一次性空针抽吸生理盐水接输液头皮针,进入皮肤后助手回抽静脉血。有研究认为将输液袋与患儿心脏平齐或低于心脏位置进行穿刺,进入皮肤后打开调节器,当针头进入血管即有回血,此即低瓶高调法有利于回血[3]。采用负压原理穿刺的方法改良了传统的2名护士操作,且穿刺后不需再接输液器,避免了微量气泡进入血管,解除了家属的顾虑。

3 穿刺后良好的固定是穿刺成功的保证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针柄于头皮上,拇指垫于针柄下方,右手取第一根胶布将针柄贴牢,取第二根胶布将针头贴牢固,第三根胶布交叉于针柄根部,第四根将皮条打弯,第五根将皮条固定于小儿耳朵或衣服上。目前临床应用“S”型固定效果比较好,具体方法为第一、二条胶布同常规,第三条一端贴无菌棉球于针眼处,另一端同时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针柄左侧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重叠贴于第三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处,一端贴于头皮针向下弯曲塑料管于头皮上,此方法将头皮针塑料管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大,固定点多,针头稳定性好。如果小儿出汗多,胶布不易固定,笔者建议用胶布在针头上沿头围固定一周,用绷带代替胶布可避免粘连小儿头发,取下时可减轻患儿疼痛,且透气性好,不过敏,能重复使用。及时有效的抱姿宣教能减少输液肿胀的发生,减少再次穿刺的可能,能增加患儿家属的信任度。

总之,轻松的穿刺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穿刺技术,稳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大因素。一针见血的穿刺可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家属的满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和谐医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雷明.三指持针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6.11.20.(11):3054.

[2] 张维珍,范力明,叶茜,等.不同人员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在小额而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对比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7.7.22.(14):1330.

[3] 张红艳,董美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分析.临床护理杂志,2007.4.6.(2):68.

上一篇:两组中药材的鉴别应用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