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03-04 10:07:38

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混凝土装配住宅是我国一个新型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系统,施工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优点,以及配套的施工工艺。装配式住宅施工前,应有一套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先进合理的施工工法、可控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确保这一新型结构体系从构配件加工成功实现到成品住宅。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住宅;施工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能源紧缺、节能环保、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凸显,建筑业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建筑工期压力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加大,工期不可控加大,建筑行业投资周期延长,成本升高,利润降低,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在面临急剧增加的建设需求与高昂并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问题时,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选择改善劳动工具、改变劳动方式,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效率。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正是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制约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陆续出台。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逐步明朗,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迎来了可以健康发展的新机遇,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房屋建设的必然趋势。

1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优点

1.1 有效地节约资源

我国建筑业能耗为相同气候和环境下发达国家的2-3倍左右,大部分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要求;建筑能耗损耗十分庞大,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将成为解决由建筑业所带来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

1.2 缩短工期

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板预留了安装外窗用的木砖,结构封顶后即可立即实现封闭,较传统施工封闭时间减少了2个月左右,并为室内砌筑及装饰工程的提前插入创造了条件;预制外墙、预制飘窗以及预埋件的使用都能大大减少装饰工程施工的时间。

1.3 节约劳动力,降低工程造价

由于预制构件集中预制,工人熟练程度高,从而可以提高工效,节约劳力。在安装时所需劳动力也较少,一般需4~6人。集中预制还可减少由于工地分散而造成的原材料损耗,且便于利用零星物品加工构件,因此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1.4 保证工程质量

由于集中预制,对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料的级配和冲洗、钢筋的数量等都好控制。在预制中,由于建筑部件统一生产,精度很高,单个构件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浇筑等工艺过程都比现场浇筑施工方便,故可使单个构件的质量提高,因而,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1.5 高环保性

PC构件的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使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扬尘污染减少了。工厂化作业的实施,大大减少了土建粉刷等易起灰尘的现场作业,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工法

2.1 施工工艺原理

采用构件安装与现浇作业同步进行的方式,即预制墙板与现浇墙体同步施工,预制墙板安装后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方式保证钢筋以及墙板的受力性能,并通过现浇节点浇筑形成整体;预制叠合类构件安装与楼板现浇同步施工,通过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形成整体;预制楼梯板、预制装饰板随层安装、预制飘窗错层安装的方式完成结构施工;预制混凝土保温装饰一体化模板的安装使用解决了预制墙板之间现浇节点的外模支设的问题。本工法通过对预制构件运输、存放、吊装、安装、连接、现浇节点处理以及成品保护等各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大量应用预制构件专用吊装、支撑、安装等工器具,使得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便捷、质量可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社会效益。

2.2 施工工艺流程

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自构件深化设计时起,到施工完成时止,根据装配式结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达到流水作业,实现质量、工期优化,其施工流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 1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构配件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3 结语

中国的住宅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保障房建设是“十二五”建设的重点,十二五规划建设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3600 万套,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 20%”。 住宅产业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住宅产业化,就要有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是实现产业化的根本。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优化工作,做好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的完善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更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将会陆续应用在工程建设中,装配式住宅将要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注:1.陈思远身份证号码为210724198601260620;2.陈宝佳身份证号码为211021198301309115。

上一篇: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下一篇:路桥施工中如何对其病害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