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04 04:13:18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学籍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能否保证顺利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是其中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探究信息化的学籍管理工作。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成熟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为便捷地处理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大大提升高职院校的工作效率。文章就以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而分析信息化学籍管理工作的优势及不足。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

[DOI]10.13939/ki.zgsc.2016.51.221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籍管理工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但是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的工作。这对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相比义务教学阶段的学籍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在信息技术还未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完全靠人工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形式导致工作人员的处理速度极为缓慢,办公效率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现如今,学籍管理工作不再仅仅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人工来进行,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大大减少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通过网上注册学籍信息,学生们的学籍信息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查询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即使近几年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籍管理工作也可以处理得井井有条,完美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优势。

2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例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工作处、党建办公室等都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籍信息[1]。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以教务处为中心并且较为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务处统筹各部门的学籍管理工作,各部门与教务处紧密联系,每个部门的数据库都可以资源共享,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学籍管理系统,各部门的学籍管理工作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在各部门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学籍信息共享。

本章就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为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系统结构设计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高职院校不同学院的学籍管理数据库创建为一个多维的数据库,有利于学校学籍管理部分对每个学院、每个系进行分布化管理。高职院校内的工作部门在一个局域网下,可实现对学籍管理数据库的综合管理。

2.2 创建学生信息

W生的基本信息由学籍管理工作者进行分批导入学籍管理系统,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这种学籍信息的保存方式为今后同一院系学生信息的查找、导出等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还可为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系统设置在线更正版块,若有学生需要更改自己的学籍信息,可在本学院直接进行相关信息的更改。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有利于学生学籍信息的统一,显著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2.3 学籍信息的共享分析

分布式多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能够在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3]只要是被中心服务器授权的IP地址,便可通过校园网及时查询学生的学籍信息,这样便可在本部门完成学生相关信息的统计工作,提高了高职院校整体办公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籍信息较为复杂,特别是毕业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这一项信息就和学生在校几年间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相关,学籍管理工作者需要调出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倘若人工进行这些数据的提取、整合,不仅耗时耗力,更不能保证信息整体的准确性。分布式多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便可有效地对学生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审查,并能为每位学生的综合成绩提供准确的评估。

2.4 分布式数据库安全分析

分布式多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提供的安全性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实现安全防护。该数据库要求使用终端可靠的操作系统,安装质量好的杀毒软件,并能够及时更新、补救系统漏洞。当有病毒恶意攻击学籍系统的主机时,该数据库能够启动防火墙,保护数据库内的每个终端,并且这种分布式数据库还加强了终端客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实现客户端与中心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身份验证,防止学生学籍信息的泄露、丢失。

3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3.1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3.1.1 强大的数据报表统计能力

学生一入学,教务处的学籍管理部门便会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这个电子档案会记录学生的入学信息、培养方案以及毕业等详细信息。如果这些工作单纯地靠手工完成,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准确性不高。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将每位学生的学籍信息建立为一个小电子库,还可以随时提取学生的基本信息,形成相关的统计表格。计算机具有的数据报表统计能力将会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办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数据可操作性高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操作极为便捷,应用于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对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助力。[4]现在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实行纸质化管理,若有学生需要查询自己有关的学籍信息,便需去档案室调档查阅,费时费力。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得通过学籍档案室查询学籍信息的时代成为过去,如遇个别学生转学、转专业、修复学等特殊情况,只需在相应的学籍信息模块进行变更,通过特殊标记将其与普通学生的学籍信息区别对待,有助于下次查询。

3.2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3.2.1 学生学籍信息容易泄露、丢失

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导致学生的学籍信息泄露。各种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肆虐,稍有不慎便会给学生的学籍管理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计算机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存储学生的学籍信息,若计算机系统意外断电、硬盘损伤都会造成学生学籍信息的丢失。

3.2.2 学籍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形成依赖

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简化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减少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提高学籍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学籍管理人员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问题需要学籍管理人员去处理,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会使工作人员产生惰性,长久来看,不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4 结 论

高职院校全面采用信息化的学籍管理会给学籍管理工作部门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这个信息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转换思想观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以学院为单位的二级管理机构的作用,提高学籍信息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美萍.以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做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J].语文学刊,2011(7):161-162.

[2]陈春华.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51-52.

[3]刘泽晖,刘晶.物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46-448.

[4]董利红.谈电子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15):176.

上一篇:水泥检测对比工作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