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校生活

时间:2022-03-02 04:11:15

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校生活

摘 要:学生能快乐地享受学校生活,是其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关键。这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课堂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巧妙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鼓励和表扬来强化这种情绪体验。课堂外,教师还要能通过学习、娱乐、体育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间不正当的交往,让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生活;和谐;积极

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校生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享受快乐的学习和享受快乐的交往。教师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一、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可分为两个层次:基于兴趣的快乐和基于成功的快乐。两种快乐相互影响,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两者又互为因果。

基于兴趣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愉悦感,这是较为初级的学习快乐体验。有些兴趣有一定的持久性,有些兴趣是短暂易逝的,学生一旦对某些学习失去兴趣,就难以获得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挖掘最能激起学生兴奋和好奇的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师为此创造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状况,广泛而深入地解读教材,大胆创新地设计教学,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意愿和热情。

然而,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快乐,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推陈出新、巧妙设计是不够的。更长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因为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快乐是更高级、更能持久的快乐。当学习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成时,学生便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带给学生快乐的情绪。而且,如果学生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更加强化这种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快乐又将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由此形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有层次的设计,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仅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有挑战地学习,更要尊重、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条件。

二、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享受快乐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与同伴、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活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也是享受快乐的主要表现。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行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青少年的社交需要,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消除孤独,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获得学校生活的愉悦感。

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同时,多样化的交往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间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让学生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间形成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在课堂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并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增进学生更广泛的交往。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间的交往状态,敏锐发现学生间不正当的交往,并及时阻止、纠正。学生间的欺辱行为,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调查表明,欺辱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弱势一方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严重者惧怕上学,更有极端情况可能导致学生自杀。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的交往状况,对于错误的行为要批评教育;对于受欺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平台,使他们逐步摆脱自卑和恐惧的心理,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在学校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师生间良好互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享受学校快乐生活的重要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间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和帮助,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积极情绪,并转化为自己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需要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学校生活环境,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学校生活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爱戴教师、信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归属感,自我认同感增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网兰.初中数学学困生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中学课程资源,2008(5).

[3]徐志田.数学教学中学生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和解决方法.新课程:上,2011(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写作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