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12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01 03:21:40

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12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将24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微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82.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c)-145-01

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28%~88%[1],临床上以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为主要特征,开始发生在一侧,有的逐渐累及两侧,部分病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语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以保守治疗[2]为主。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240例,均为我科2002年8月~2007年8月所接诊治疗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28例。年龄19~30岁125例,31~40岁50例,41~50岁42例,50岁以上23例,其中以19~3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症状与体征

单纯弹响62 例,单纯疼痛72 例,下颌运动受限18 例,弹响伴疼痛30 例,弹响伴下颌运动受限9例,弹响伴疼痛及下颌运动受限20 例,疼痛伴下颌运动受限29 例,总计有疼痛者151 例,弹响者101 例,下颌运动受限者58 例。

1.3 诊断标准

根据1997 年第二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会议制订的标准可诊断为TMD,临床上表现为张口及咀嚼时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无力,影响正常进食,经X线平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

1.4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取坐位,口微张,医师立于其患侧,应用利多卡因3 ml注射于病变关节腔内,并嘱患者按揉3~5 min。每2天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基础治疗加微波治疗,患者取坐位,采用ECO-100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微波输出功率40 W,时间为10 min,距离以距病变部位20 cm左右、患者感觉不烫为准,每次10~20min,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坚硬食物。

1.5 疗效指标

治愈:症状消失,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颞下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减轻,颞下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颞下颌关节功能无变化。以治愈+显效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弹响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三大主要症状,也是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3]。发病原因较复杂,如精神因素、神经功能失调、咬颌关系紊乱、关节发育不对称及单侧不良咀嚼习惯、关节负荷过重、外伤或寒冷等因素均可引发该病[4]。其治疗原则以综合性的保守治疗为主;消除发病因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5]。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 MHz~300 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治疗是将微波能集中照射到病变组织部位,被人体软组织吸收。由于微波是高频电磁波,它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内部,从而使被照射到的部位产生微波生物效应,表现为局部组织温度上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局部营养及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促进水肿吸收,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穿透力强,弥散广,黏膜易吸收,作用快而强,副作用小,解除肌痉挛缓解临床症状。

两组通过以上数据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04.

[2]刘洪臣,李季,龙星,等.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4:233-234.

[3]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宽,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0):330.

[4]曲朝英,王瑶.超短波及间动电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217.

[5]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88-795.

(收稿日期:2008-04-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经皮球囊扩张肺动脉成形术瞬间心电图改变的临... 下一篇:实习护士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