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

时间:2022-03-01 12:52:08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部分都凝聚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由于时过境迁,有的文章因写作年代久远,有的文章因写作背景特殊,给学生阅读感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找出文本的动“情”点,巧妙设计,在课堂上营造氛围,适时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这样在一节课中出现亮点,同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我平时特别注重对文本的体会。首先,悉心弹奏自己心底的“情”弦。不同文章,流露的感情不同。如学习充满活力的散文《春》,我用真情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那万紫千红、蜂飞蝶舞的画面和那悠扬婉转、悦耳动听的声音,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而对于《背影》,我在课堂上先营造一股浓郁的感伤氛围。然后,再为学生饱含深情地范读,我的真情终于拨动了学生心底的“情”弦。范读结束,教室里一片寂静,继而是学生们一片热烈的掌声。这堂课的效果很令人满意。

我在教学《生命的意义》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大病初愈之后的保尔到埋葬烈士们的公墓看望战友后的心情,我使用了唐江澎老师的方法,先让学生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接着让学生回忆有没有体会过自己熟悉的亲人永远离开自己的心情直面死亡。学生们一改刚才课堂上的嬉笑与慷慨陈词,甚至有少数学生在抽噎。此时,我觉得学生心底的那根“情”弦已被拨动,就让学生仔细读课文,认真体会刚刚到公墓看望过战友的保尔沉痛、悲愤的心情,将他们引领进英雄的内心世界,静静地体验阅读的韵味。

不仅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其实作文教学同样需要。在学习《背影》后,我特意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只为告诉学生一个写作真谛:先动情,自然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创作欲望。

我先讲了一个哲理故事,启发学生。当学生若有所思的时候,又趁热打铁,补充了两篇文章。平淡的文字和强烈的情感,合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催人泪下。东方式的隐忍牺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时候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到让人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太多的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视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灵麻木却不以为然,但当心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醒来,他们必定在那沉默前潸然泪下,并终将明白,所有那平凡而伟大的言行原来只有一个名字――爱。看完文章后,课堂上什么反应都有。等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引回自己的生活,拨动学生心底关于他们亲人的那根“情”弦。实践证明,学生创作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才可能写出感情真挚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独特感受的文章。

做教师难,做语文教师更难,做一个能时常拨动学生心底“情”弦的教师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细腻的感情,更需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

上一篇:领域活动与区域活动在学习材料上的优化整合 下一篇:全寄宿制学校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