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超六成公司跌破发行价超八成跌破首日收盘价

时间:2022-02-28 06:17:33

创业板:超六成公司跌破发行价超八成跌破首日收盘价

自创业板开板近三年以来,二级市场投资者作为买方,整体而言在这个市场上究竟是赚是赔?如果是整体亏损,那么亏损幅度和金额是多少?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容易的。从创业板个股大面积大幅度的下跌情形来看,二级市场投资者在创业板的整体亏损已是毋庸置疑。而第二个问题则并不容易回答,投资者整体亏损幅度和亏损金额并不是一个容易精确统计的数据,原因即在于统计的复杂性。

二级市场投资者都是以个体参与到市场交易当中,市场阶段性涨跌必然造成投资者群体之间有的亏损,有的盈利,这种个体盈亏并存的格局无法做到逐一统计。同时,部分创业板公司还存在现金分红、送转股份的操作,又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存在股东减持股份的情形。这些都使得精确统计二级市场投资者在创业板上的亏损存在相当的难度。

那么,整体亏损是无法统计和衡量的吗?倒也未必。

我们试图用尽量合理的计算方法来测算。方法是,以单个创业板公司IPO时首发股份数量、首发价格为基础,计算得出二级市场投资者购买这些股份所整体支付的价值。该公司二级市场的现价,则进行复权计算(向后复权),结合首发股份数量,可以计算得出二级市场投资者目前持有这些股份的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即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整体盈亏。

由于对目前的价格进行了向后复权,因此这一方法实际上考虑了分红、送转股份等因素。尽管未考虑股东减持的因素,但这一计算方法从操作上而言已经相当接近于真实。

63%的公司跌破发行价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8月14日,创业板共由345家公司构成,但以8月14日收盘价计算,跌破发行价的却有218家,破发比例高达63.19%(参见图一)。

以“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300001)为例,其8月14日收盘价为11.04元,向后复权后为17.01元,仍低于23.8元的发行价。

除了大面积破发外,创业板公司跌破发行价的幅度也值得关注——有35家公司破发比例超过50%,这意味着,投资者如果最初申购这些公司并持股不动,也难逃“腰斩”的厄运(参见表一)。

新大新材(300080)成为相对发行价下跌最惨烈的公司,在经过两次股本转增后,新大新材8月14日二级市场的收盘价格在5.77元,向后复权后未15.12元,较其43.4元的发行价跌去65%以上。

投资者整体亏损严重

由于大量创业板公司跌破发行价,我们可以计算出“投资者损失”,即发行价减去现价(向后复权),再乘以首发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218家跌破发行价的创业板公司共造成“投资者损失”高达507.42亿元。当然,在另外一方面,现价高于发行价的公司,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超越发行价的收益,这部分相对于发行价而言的正收益在390.28亿元。两相比较仍可发现,创业板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作为整体仍然是处于亏损严重的状态,投资者整体净损失约为117.14亿元。

在表二中,我们列出了投资者损失最严重的30家公司。不难发现,“投资者损失”的排名与破发幅度排名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损失”还包含了发行数量的考量。

上市首日买入:超八成亏损

上述投资者损失大致衡量了二级市场的整体损失,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在申购后一直持有不动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如果以上市首日买入的方式来计算,投资者的损失则更大,因为创业板新股首日上涨幅度较大的仍是大多数。

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345家创业板公司中,以现价(后复权)计算,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的有283家,占比为82.03%。这意味着二级市场投资者如果在上市首日买入并一直持有,超过八成会形成亏损。且部分公司造成的亏损幅度极大。

在表三中我们列出了现价(后复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跌幅最大的前20家公司。

上一篇:把握难得的低吸机会 下一篇:变盘打破闷局,下周初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