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在职务侦查审讯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7 12:20:37

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在职务侦查审讯中的运用

【本期主讲】

徐继强,重庆市北碚区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四级高级检察官

欧龙松,重庆市北碚区职务犯罪侦查局、书记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核心提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反感抗拒、犹豫反复和如实供述,可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看作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那么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有效的影响技巧来促使嫌疑人的态度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也就是将心理学中态度转变的技巧运用到职务侦查的审讯中。

职务犯罪的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从进入审讯室开始到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通常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审讯初的抗拒、反感,审讯中的动摇、犹豫、反复,再到审讯突破时的配合调查、如实供述。这三个状态几乎是每一个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都会经历的阶段,因此,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犯罪嫌疑人一步步引入下一个状态之中。说来简单,过程却非常复杂,首先审讯人员要准确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其次,审讯人员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掌握犯罪嫌疑人此时处于哪一个状态之中,由此判断出采用什么样的引导技巧能够对犯罪嫌疑人造成积极的影响。总结起来,审讯成功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审讯人员自身丰富的审讯经验,二是具备科学合理的影响技巧。前一种能力的具备需要时间的累积,而后一种能力——影响犯罪嫌疑人向积极的状态改变,却是可以将这些技巧加以总结,用科学的方法解读,快速掌握利用。

一、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态度转变过程

在职务犯罪审讯时,嫌疑人态度的指向对象就是审讯的事件、审讯人员以及审讯环境,要想知道被审讯者内心真实想法和态度,就得站在嫌疑人的角度来看待审讯,“审讯的事件如果被核实我就会面临法律严厉的惩罚”、“只要我不说,说不定可以混过去”,这都是嫌疑人最初的认知,总结起来就是畏罪、侥幸、担忧、害怕,这样的认知在开始正式审讯之前就已经在嫌疑人的大脑中形成,自然,这样的态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抗拒和反感。

作为审讯人员,在审讯开始时,要乐于接受嫌疑人抗拒和反感的态度,因为这是一个常人的正常心理反应,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个阶段的审讯人员,需要耐心的观察并运用合适的技巧来影响嫌疑人,打消其侥幸心理和抗拒态度,使其态度由最初的抗拒反感阶段转变成犹豫反复阶段,这是审讯的第一大关键。在犹豫反复阶段嫌疑人已从对外的抗拒转为了对内的思考,犹豫自己该不该交代,权衡交代与不交代哪个对自己更有利等,这一阶段中嫌疑人的态度是反复的。有可能嫌疑人动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起点,那么审讯又将重新开始,而且难度将越来越大。正确判断嫌疑人内心动摇、态度转变的时间点,成为审讯的第二大关键。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情形可供参考,一是从激烈的反抗突然转入了冷漠和沉默;二是嫌疑人问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或者答非所问;三是突然关心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类似的案例;四是异常的生理反应,比如口渴、发热、心慌、发抖等。审讯人员应抓住这一时间点,再接再厉,继续施加有效的影响,促使嫌疑人的态度由犹豫反复向配合交代转变,这是第三大关键。

举一个案例,我院在办理一起关于征地拆迁补偿的贿赂案件中,锁定了行贿嫌疑人某养殖场老板罗某,对其立案讯问。嫌疑人罗某,有三个固定的店面经营卤菜,由妻子打理,以其妻子为法人开办养殖场,自己经营,儿子18岁刚上大学一年级。在讯问室和罗某初次接触,感觉罗某健谈,性格偏外向,反应灵敏,属于多血质类型,对审讯场景反应较温和,无前科和被审讯经验。最初想循序渐进的进入案情,向罗某讲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发现罗某油嘴滑舌,社会经验老道,每当提及案件相关信息的时候,罗某就逃避、转换话题,对办案人员指出的问题搪塞、矢口否认,拒不配合。

这是罗某性格下的反感抗拒阶段,分析原因主要是畏罪。办案人员商量后决定改变审讯策略,先打掉罗某的锐气,再让罗某产生一个更大的畏惧感,两者相害取其轻,使罗某主动选择坦白交代。针对罗某拒不配合的态度,和罗某喜欢滔滔不绝说话的特点,办案人员再次进入审讯室后,不急于和罗某交谈,场面一下子显得很“冷”,罗某几次试图挑起话题,办案人员都不予理睬,半个多小时后,从罗某的眼神可以明显的发现,罗某已经开始从表面的抗拒转换成了对内的思考,罗某眼神向下,双手手指交叉,拇指相对,不断转圈,不多久,罗某明显坐立不安,几次想变换坐姿,这些是罗某开始向犹豫反复阶段转变的身体语言。

“冷”罗某的做法其实是运用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心理咨询中用其树立或去除某种行为,其实审讯中也适用,嫌疑人撒谎或拒不配合,就及时的给以“惩罚”;相反,配合时,给以“奖励”。“奖励”和“惩罚”都要根据目标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几次下来,嫌疑人一旦想撒谎,就会勾起受“惩罚”的不舒服感觉。嫌疑人对办案人员撒谎,就要及时的给以“惩罚”,针对罗某的性格,“冷”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初战告捷,下一步是让罗某产生一个更大的畏惧感,罗某年轻时靠打工赚钱,做到现在不容易,把经济看得比较重,而其家里面最稳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其妻子打理的三家卤菜店,办案人员分析以此可以作为施压点,促使其态度向犹豫反复阶段转变。

办案人员抛出话题:“你老婆打理的店面是不是在×街××号?”罗某一边犹豫的回答:“是。”一边用疑惑的眼神扫视办案人员,接下来几分钟,办案人员不需要说任何话,只需要坐等鱼儿上钩。果不其然,这一问话果然勾起了罗某无限的想象,忍不住向办案人员打听,办案人员不予正面回答,态度模糊,越是这样,罗某越是想知道,几个回合下来,罗某语气明显软了很多,不断向办案人员套近乎。时机成熟,办案人员直接向罗某表明:“我们的一组工作人员正在去往你老婆打理的店面,既然你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有请你老婆来配合我们的工作了。”罗某立马表示这个养殖场是由自己全权打理的,具体经营、拆迁之类的事情也都是由自己处理的,老婆只是挂个名而已,什么都不知道,语气中明显带有焦急。但此时火候还不够,既然罗某对这个话题焦急,那么就围绕这个话题顺藤摸瓜的聊下去就行了。

上一篇:刑民交叉视野下的恶意诉讼行为研究 下一篇:10年基金英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