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兴趣 提高学生素质

时间:2022-02-28 10:22:30

激发数学兴趣 提高学生素质

一、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教参和相关的教学资料,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掌握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主动探究中轻松、顺利地领会所学的新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最后,要巧妙的设计教法。我们常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我们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及现有的条件,因材施教,设计出可行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又要重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之全员参与,积极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探究知识的殿堂、培养技能的乐园。

二、抓课本,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

准确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逐步形成和扩充数学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能在脑海的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熟练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相关信息,选取与题目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找到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1.新课学习时,必须重视学生对课本中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的透彻理解,对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与运用,对性质和习题的灵活变通上。只有抓好基础,对知识网络进行建立和融合,数学思想方法才会运用自如,发挥作用;因而教学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氛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分析讲解,定理的推导过程。

2.注重课本的例题的教学,尤其是例题、习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运用、挖掘例题和习题的价值和内涵,尽可能提供多种解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数学课堂复习课有着温故知新的两重任务,也就是说,复习课不仅仅是旧知识、旧方法的回忆、再忆,更主要的是通过旧知识的纵横联系,深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解题思想方法更具魅力。因此,复习时要立足课堂,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教师讲课意图、技巧、思路和重要内容,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三、合理安排练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1.习题绝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优化题量,优化题型,精选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点题型,让他们做少量的习题却掌握尽量多的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这些题:它有什么特点,易发生什么错误?与哪些题型具有相同点,有没有独特解法?进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形成创新能力,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巩固提高的作用。

2.练习往往在课末的十几分钟进行。不少学生注意力不自觉地转移,而新颖有趣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愉悦的情趣中,练得轻松,练得主动,进而变“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所以,练习应在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笔中进行,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练习效率。

四、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畏惧考数学,尤其是有过多次数学考试失败经历的学生更是如此,怕做不出题和做错题。解题思路一旦受阻,就很容易急躁、稳定不住情绪,无法找到出路使解题过程延续下去。其结果是数学越考越差,越学越没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为消灭这种现象做最大的努力,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现象,力争全班得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会增进。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心目中的数学就不是“可怕”而是“可爱”了,学生在心理上就能“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了。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临川区

三桥中心小学)

上一篇: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如何构筑“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