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面色改变观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2-27 01:01:35

患儿面色改变观察护理体会

[关键词] 婴幼儿面色改变;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8.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婴幼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临床变化也有很多的特殊性。因此加强对患儿的面色改变等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患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1 引起患儿面色改变的几种因素

1.1 血管运动的因素 血管扩张微循环血液旺盛,则表现满面潮红,同时伴有呼吸粗大,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小动脉、小静脉及微循环中毛细管前括约肌痉挛,微循环缺血,则面色灰白,口唇及鼻端和口周轻度发绀,表情淡漠,呼吸深快,多见于早期轻度休克。微循环衰竭、血液淤滞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则面色青灰,口周显著发绀,皮肤有花纹或出血点,患儿呈嗜睡甚至昏迷,呼吸不规则,常见于重症休克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2 心脏的因素 心脏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部色泽反映出来,如急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及严重心律紊乱的患儿面色急剧转灰白,口唇明显紫绀,呼吸高度困难,烦躁不安。

1.3 肺部的因素 呼吸道梗阻,肺部炎症或肺部受压时,导致肺部通气换气障碍而血氧减少,可使面色发生不同程度的紫绀。

1.4 血液的因素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面色苍白或萎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呈现面色青紫,血清胆红素增高则面色发黄。

2 几种常见病理状态下的面色改变

2.1 休克早期引起的面色改变 患儿表现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尿少、烦躁不安,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休克晚期,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灰。

2.2 惊厥引起的面色改变 高热引起惊厥,惊厥发作之前鼻根、鼻端、眉间、口周下颜部常有轻度发青,烦躁不安,惊跳或摆头等先兆症状。如惊厥持续时间长停止后仍面色灰白,而且有进行性意识障碍,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抽搐时发作时止,可因缺氧而致面色苍白或萎黄、唇青。

2.3 呕吐引起的面色改变 患儿呕吐发作时,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可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呕吐停止后,面色逐渐转为红润。若呕吐后面色苍白不好转,可提示有心血管功能障碍。

2.4 啼哭引起的面色改变 啼哭是患儿表示有所要求、不适或痛苦的一种反应。患儿一般声调哭闹,面色红润,多为非病理性啼哭。阵发性剧烈高调哭啼,甚至哭啼无泪,呈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卷屈则多为疼痛引起,如肠痉挛、肠绞痛。新生儿肺炎则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差,拒食或呛奶口吐白色泡沫,鼻孔稍扩大,鼻翼扇动,呼吸不规律或反复窒息、面色苍白、口周发紫、体温可不升或有腹泻腹胀等症状。

3 患儿几种常见病致面色改变的观察 活动期结核病患儿,食后常见两颧潮红,周围衬以苍白色。麻疹患儿面颊赤红,结膜充血,眼睑微肿,流泪及大量清涕。猩红热患儿面颊部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新生儿脱水热患儿,面色发红干燥。低血糖患儿发作时表现面色苍白,冷汗,精神萎靡。肾病综合症患儿面色苍白且有光亮,高度浮肿。

4 其他方面引起的患儿面色改变观察 注射引起的疼痛时,可引起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但片刻即可缓解。输液过程中出现反应,初起患儿表现为寒冷面容,面部起鸡皮,如及时发现立即处理,症状就可很快缓解,但早期如不能观察发现,则患儿很快进入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鼻根部发青,则使病情加重。

5 临床护士提高对患儿面色改变的观察能力 由于婴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地叙述病情,因此,为了协助诊断和合理治疗,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以便不失时机的进行治疗和急救。而贻误病情观察,常使患儿失掉了挽救机会。首先对患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必须时刻把患儿放在心中,把观察患儿面色改变作为每日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对急、难、重的患儿应时刻注意捕捉病情演变。其次对患儿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患儿的诊断是否已经确定,初步诊断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及患儿现有的表现怎样等等。再次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能把护士工作只看作是打针发药和执行医嘱,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新、更高,要求护士掌握的内容更广泛。作为一名护士,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现状,要努力进取。

6 体会 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多年,通过日常对患儿在面色改变观察的护理,本人体会到,病情观察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方法。做好病情观察特别是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需要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同情心,还要掌握熟练的专科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起到有效的作用。

上一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 下一篇: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