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价值探讨

时间:2022-02-26 12:20:02

文化遗产价值探讨

摘要:与一般物品价值构成不同,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两个层面,分别是不可量化的存在价值和可量化的使用价值,这两种价值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相关利益群体。存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和必要条件,关系全社会成员;使用价值是对存在价值的开发利用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其相关利益群体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从而陷入了保护与开发的两难抉择。

关键词:文化遗产 价值 使用价值 利益群体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5-02

1、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现状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共26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5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项。国务院自1961年起共核定并公布了六批共计227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两批共计1028项。其他各级文化遗产也分别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确立及监管。在各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居民、企业等利益相关群体间出现了各种价值和利益纠纷,学界也对于开发与保护孰轻孰重、如何进行而纠缠不休。究其本质,还是要回到对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认识上。

2、文化遗产价值构成

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广义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一般物品价值所无法包涵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称为存在价值V1,存在价值相对于全人类、全社会而言,由于其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值不可定量估计。另一部分可以称为使用价值V2,是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中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开发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域人群而言,即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部分价值可定量。

2.1 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V1,是由文化遗产相区别于一般物品的特性而产生

其中,又可细分为历史价值V1、文化审美价值V2、科研教育价值V3、情感价值V4。这一系列价值指标,都不可以定量标准衡量,表现为文化遗产的无价,决定了文化遗产需要保护。

2.1.1 历史价值V1

历史价值是文化遗产最基本的价值体现,是文化遗产作为“遗产”自身的核心价值。文化遗产反映了其产生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水平,经过了时间的积淀和历史的考验而保存下来,其历史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造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受到真实性、历史沉淀时间、历史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越高,保存的越完好(而非还原度高),对于历史的反应程度越高,其历史价值越高:文化遗产的历史沉淀时间越长,历史价值越高;文化遗产所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越重大,知名度越高,该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越高。

2.1.2 文化审美价值V2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璀璨文化的遗留,其本身具有艺术性,符合人们对于特定文化的审美情趣,具有文化审美价值。文化遗产的文化审美价值,受到艺术风格、文化认同度和稀缺性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的艺术风格,代表着该文化遗产的产生时期、所属艺术派别等,其艺术风格越独特,文化审美价值越高:文化认同度,是当今社会对于某种历史文化的认同程度,表现为当今民众对于某种文化元素的偏好,文化认同度低的传统文化,如不加以保护和扶持,就有可能被遗忘,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而认同度高的文化,其相对应的文化遗产也会受到追捧,相应的文化审美价值越高:稀缺性,是指该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稀缺程度,越是稀有的文化遗产其相应的文化审美价值越高。文化审美价值是与当前时代主流的文化审美情趣相联系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1.3 科研教育价值V3

文化遗产的科研教育价值,由科研价值和教育性决定。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留,在考古和文化研究领域,都具有可挖掘的潜在价值。同时,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的体现,对于后人也存有教育意义,例如诸子百家思想、佛教道教文化等,都对后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1.4 情感价值V4

对于同源文化而言,文化遗产是相近文明背景的凝结,是同源文化群体寄托对本文明的爱戴与留念的情感载体,与人类寻根探祖的愿望相联系。对于异源文化而言,文化遗产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媒介,满足异源文化群体对于不同文明的好奇与追求,增进异源文化群体间的理解和喜爱。文化遗产具有情感价值,表现为现时人类的情感需求。

2.2 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V2

是文化遗产这种特殊的资源,经过开发利用,形成文化遗产产品进入商品市场,通过经营而获得的经济价值。

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具有依附性和潜在性特征,文化遗产具有使用价值V2,首先必须具各存在价值V1,V2依附于V1存在价值越高,使用价值越高,存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这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同时,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又具有潜在性,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具有使用价值,也不是所有存在价值高的文化遗产一定具有高使用价值,存在价值不是使用价值的充分条件。只有通过对于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挖掘、包装、开发,形成文化遗产产品,再经过一定市场运作,才能获得经济收益,从而具备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可以定量的,其价值量受到存在价值V1的影响,同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水平、市场供求关系相关。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又可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1)直接使用价值,是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商品化运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开发运营商和区域群体(如文化遗产所在地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等)所能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使用价值,是由于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而产生的间接的经济效益。如文化遗产所带动的当地旅游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的经济收益,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树立,以及进一步带动的投资等。

3、文化遗产的价值相关利益群体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遗留,反映人类文化的精粹和发展过程。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范围内,而关系到全人类、全社会、各文明,文化遗产存在价值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利益主体为全人类,是一种公共利益主体,政府有义务以财政支撑保护并监督调控其利用,为全社会提供文化共享平台。

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带来经济收益,其利益主体为相关

行政主管部门、开发运营商和区域群体等。这些利益主体各自追求的目标又各有不同,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利益关系的混乱和盲目,经常出现侵害一方利益主体或者公共利益主体权利的情况。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监管权的层层下放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不力。地方行政追求创造高GDP、地方官员追求在任期内做出政绩,都易导致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的短视行为。相应的,开发运营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不可能也无力为保护“属于全社会、全人类的”的文化遗产而买单。区域群体如文化遗产所属民族、地区居民等,追求的是生活水平的改善,但由于该利益主体个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他们的利益应由公共人(政府)来保护,但与此矛盾的是,他们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不能完全一致。文化遗产使用价值各利益相关主体追求目标的矛盾,正是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难题的关键。

通过对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的分析可以看到,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所以公共利益主体至上的原则不应被打破,即对于文化遗产,首先应该是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留,任何国家、地方政府都应有义务保护其永续存在,为全社会可享;当代人有义务让下一代人也拥有享受此项遗产的权力。使用价值之所以得以实现,V2相关利益群体的经济利益得以获取,也是以存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的,这些经济利益不仅仅得益于当代对文化遗产的开发,更是得益于历代对于该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源开发方式也在逐步转型,原有的粗放型开发方式在向可持续性的开发过渡,在这期间,更需要政府作为主导来指引我国璀璨文化遗产的前途。认清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有利于从根本上确立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

(基金项目: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10YB15),江苏省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市场研究。

徐州工程学院科研课题(XKY2010305),江苏省文化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EB/OL].sach.省略/tabid/95/Default.aspx.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EB/OL].sach.省略/tabid/96/InfolD/16/frtid/96/De―fault.aspx

[3]国家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EB/OL].省略/inc/guojiamingluJsp.

[4]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J].中国园林,2002.2.

[5]施国庆,黄兆亚.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析[J].特区经济,2009.11.

[6]宋峰,杨成.遗产本体价值的回归[J].文物世界,2009.1.

[7]孙刚.文化遗产价值之我见[J].南方文物,2009.1.

上一篇:如何深入有效地传递科普之光 下一篇:一次航空科普广场活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