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时间:2022-02-26 05:27:23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摘 要】语言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都是相互的,不能从单方面去考虑。在我们看到中国汉字给日本带去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日语“外来语”的引入给汉语所带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日语;语言文化;“外来语”

依照传统观点,日本文化源于古代中国,日语与汉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提及文化影响,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却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在不同时期,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日本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单从语言文字上看,虽然汉字对日本的语音、文字、词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近现代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中国,日语也给中国的语言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关于日语“外来语”的先行研究

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常有两种语言相互借用的现象。例如日语很多词汇都源于中国古代汉语,并沿用至今。相反,汉语亦有大量从日语中引入的词汇,一般被称作日语借词或日语“外来语”。

一直以来,关于日语“外来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中外不少著名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以下就先行研究,做一概括。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综合整理传播到中国的日本词汇,并分析其融汇到中国语文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其在《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第一章“由日本到中国”中便提到由于大量翻译日本著作,造成言语文章的日本化,并认为梁启超对日语新词的引入起到关键性作用。王晓秋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十二章“译书架桥――近代中日互译书及其影响”一章中也提及“吸收日语新词汇”,认为日语新词汇很大程度是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的书籍和创办的报纸等途径被引入中国的。何华珍在其所著《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一书中专门从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日语“外来语”引入的历史及特点

其实,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历史上,来源除了日语外,另有英语等其他语系。但英语等“外来语”多为音译词,词语间保留欧式风格,难以走入老百姓生活,现仅用于人名或科学技术专用词等,现代汉语已不多见。相较而言,日语“外来语”则多为意译词,因而更易为人们所理解、记忆与接受。《汉语外来词词典》的编者刘正琰曾指出,“日语来源的外语外来词与欧美来源的外语外来词不同,我们绝大部分只借用汉字书写形式而不借用其读音。” [1]而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也写道:“因为日本书籍使用大量汉字,中日‘同文’的要素甚多,故此中国人翻译日文较为容易。” [2]可见,由于语言文化基础相近,相较于学习其他西方语言,日语能更快地被理解掌握是其融入中国汉语语言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述先行研究进一步总结可发现日语“外来语”的传入,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清末,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急需向外谋求新出路,而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地理、文化相近等因素,使得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希望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此期间,中国的学者们翻译了大量日本书籍,日语“外来语”也借此契机大量流入中国。另一高峰期则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可细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一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再次借鉴作为现达国家的日本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人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日语也再次通过大量日本书籍的翻译进入中国;二为现今随着网络、传媒信息的普及,大量日语新词汇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分析这两个高峰期所引进的“外来语”,不难发现,它们都带有明显的时代需求特征,各有侧重。清末民初,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融入中国语言体系的日语“外来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方面较多,如“解放”、“法律”、“民主”等。这一时期,不得不提一位关键人物――梁启超,他不仅鼓励中国人学习日语,把日语当成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工具,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地使用日语词语。由于他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日语“外来语”的引入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之相比,时至今日的日语“外来语”引入和推广则更倾向于体现日本大众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并具有传播速度快这一典型的时代特点。随着漫画、动画、电视剧、游戏、音乐等日本文化产品在国内的流行,相关词语在年轻群体中被频繁使用,它们的特点是时尚和新潮,是流行语的代名词。例如在中国被广泛使用的“人气”、“卡拉ok”、“研修”、“便当”、“新登场”等词。与此同时,随着日本企业进入中国,部分与之相关的固有名词也随之盛行,如“松下”、“夏普”、“益力多”等。

三、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

从现今国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高频率地使用着日语“外来语”可发现,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程度之大。因此,就其影响略作归纳如下:

第一,日语“外来语”的流入,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在客观上是使两种语言可通用的词汇增多。这不仅给我们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了解外国社会文化带来了便利,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成为了汉语词汇里的新亮点。

第二,对汉语的构词、文法产生重大影响。日语“外来语”的构词多为“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动词+宾语”、“同义词的重叠”以及复合词等形式,如“人权”、“肯定”、“临床”、“共同”等词,这些词语的构词法与汉语的构词规则相近,因而中国人很容易理解与接受。其中,复合词如”肺炎”、“现实主义”、“辩证法”等的构词法更是为汉语增加了新的词缀化形式。同时,也汉语的结尾词和接头词带来了新的活用方法,由此衍生出很多新的词汇与意义。例如,在日语的表达方式中,“~中”表示正在进行的持续状态,受其影响,汉语也出现了“营业中”、“放送中”等词;“暴走族”一词中的后缀“~族”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如“上班族”、“啃老族”等;接头词“超~”,如“超人气”、“超可爱”等词语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常用语。

第三,日语“外来语”对传统汉语词汇的词义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部分汉语中已有的词语被赋予新的含义。部分源于中国古汉语的词语如“社会”、“料理”、“屋”、“宅”等,在日语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且现在被广泛使用。

第四,在分析日语“外来语”对汉语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现今社会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外来语”的更新速度飞快,因而造成了词语使用的泛滥。同时也带来了沟通的不便,特别是增加了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障碍。由于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而也成为日语“外来语”的主要使用族群,相反老年人思想比较守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远不如年轻人,因而日语“外来语”的使用便增大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四、结语

语言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都是相互的,不能从单方面去考虑。在我们看到中国汉字给日本带去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日语“外来语”的引入给汉语所带来的推动作用。而今这些词语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追溯其源,方知源自日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些词语的引入,无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只是对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引入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作初步探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王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2).

[2]实藤惠秀.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J].新申报刊,1944.

[3]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M].中华书局,1992.

[4]么慧君.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探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5]李运博.流入近代中国的日语借词-梁启超作品中的日语借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6]王彬彬.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J].上海文学,1998(8).

上一篇:浅析陶瓷艺术创新 下一篇: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