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突破核心知识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26 12:19:02

初中数学教学突破核心知识的策略研究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游戏、抢答、争论、对话、板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这些形式与常态如何真正提升课堂课堂的有效性?其关键是核心知识的突破,而我们有些教师缺乏对核心知识点的把握,教学设计抓不住重点,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为此我们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破核心知识点的策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核心,并对其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核心知识点 策略

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使之具有不断吸收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自我生长的能力。而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以数学核心知识为联结点形成的、具有自我生长活力的知识网络系统。核心知识是指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明确要求的、结构性的知识,是有广泛运用的、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而且某些知识间的联系是以这个“核心”点来进行辐射的。它们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具有内在的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在新课改中,我们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不仅要关注《新课标》中列出的核心知识,还要关注如何进行核心知识的教学突破。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数学核心知识的突破,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设计,更是一种教的智慧。本文从认知冲突、错误成因、相似类比这三方面入手,谈谈突破数学核心知识的策略。

一、认知冲突策略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会导致“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不舒服感觉,就会产生认知需要(内驱力),努力求知,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没有涟漪的死水,课堂气氛平淡,没有教学高潮,学生的思维松弛,大脑皮层出于惰性状态,认知兴趣不能得以维持,教学效果较低。教师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努力求知,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思维得到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有理数范围内,你会求方程的解吗?这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新的一类数――无理数。

二、错误成因策略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相差各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各不相同。错误的出现并不可怕,这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经历,也是教师实践中的宝贵资源,作为教师应学会宽容,同时需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根据错误产生的各种成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层面探求策略。从学生层面来讲,一要加强理解知识概念,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二要学会全面处理信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三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应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可将学生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反馈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记录。

三、相似类比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可以类比的知识与方法。比如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之间的学习过程的类比;分式概念、计算与分数概念、计算的类比;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学习的类比等等。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领路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类比思想是理解概念、锻炼思维、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类比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与引导,强调类比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促进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相似类比策略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概念类比,理解本质辨异同;2.方法类比,讲究学法求效率;3.知识结构类比,构建网络促升华;4.思维方式类比,突破难点会创新。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找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把握数学核心知识,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教师要引领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核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超骏《高中数学解题策略与策略性知识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胡艳丽 朱会明《新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师,2011年,第34期。

[3]沈春香《认知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策略研究》.中学时代(教师版) ,2010, (01) 。

[4]王光明 王建蓉《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知理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从管理学角度探讨语文教学方式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