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时间:2022-02-25 11:09:07

语文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它是指语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语文教师主要担负语文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因此全面掌握语文教学领域的知识,是对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所谓精通,是指对语文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整个知识体系了如指掌。

2.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它具有明显的情景性。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种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等。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和人生经历中积累这些知识。

3.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目前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教师的条件知识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有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因无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而使学生成长受到限制,甚至阻碍学生成长。二是教与学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包括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掌握了教与学的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以轻松、自信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4.教师的文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该是沧海一粟。”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知道,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恰当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不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语文教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本专业,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学科相邻的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二、专业技能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1.教学设计技能

语文教学设计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彻底摒弃以课本为本、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旧观念,这是语文教学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中也突出了人的发展问题:“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得到全面性的、终身性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与同学、与老师合作探究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

2.教学语言技能

一是要形象生动。所谓形象生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绪去吸引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

二是要科学严谨。所谓科学严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准确规范,言简意赅,逻辑性强。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专家学者精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和体系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准确无误的教学语言讲解,一丝不苟地传授,切忌随心所欲,东拉西扯,“说话千言,离题万里”。在传授知识时,应要言不烦,准确概括,形象比喻,层次清楚,富有条理。

三是要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也就是说要避免平淡和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与课本内容相一致,语调错落有致。

四是要发人深省。所谓发人深省,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含蓄,耐人寻味,循循善诱,切忌“直、白、露”,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启发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研究技能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通常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形成技能;二是学习理论,研究思考,掌握规律。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研科研,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科学的方法。语文教师只有教研结合,才能从教学熟练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只有亦教亦研,才能长教长新。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伪对话现象 下一篇: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