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三种方法

时间:2022-02-25 06:57:56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三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王世堪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认为:“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如此重要,教师不惜耗费大量精力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却一听写作文就没了兴致,作文教学效率偏低。如何走出困境?许多作文教学成功者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有的提出“范文精选模仿原则”,有的提出“作文分类指导原则”,有的倡导“快乐作文法”。我根据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的成果,并综合研究以上作文教学法,从乡镇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改变过去只重视形式技巧、内容立意、静态批改等方式,在“立足文本”“链接生活”“注重评价”三个方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作文教学方法。

一、 立足文本,关注语言训练

课文所学篇目都是极好的范文,立意新巧,构思严谨,且大多是名篇佳作,在名篇佳作教学中理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 仿写――仿出佳句

仿写为作文教学搭起应用课文语言材料的桥梁,激发学生积蓄和提炼库存语言材料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仿写的原则是由简入繁,由易到难。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为例,首先分析顺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一组整体到局部的画面,“不必说”描写的内容是静态的,“也不必说”描写的内容是动态的,一静一动,摇曳多姿。其次分析文章形容事物的技巧,形容颜色是“碧绿的”“紫红的”,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蝉”在夏天叫声用“长吟”,“黄蜂”肥胖的用“伏”,“云雀”C灵活泼则用“直窜”,不但准确,而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再次要重“神似”,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明确的中心意思,描写形象生动的景物。通过练习,学生仿出了:“不必说清清的河水,圆圆的鹅卵石,绿油油的水草;也不必说顽皮的鱼儿在水中嬉戏,优雅的白鹅在水上跳着芭蕾舞,勇敢的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单是那印在河滩上的一串串脚印,就有说不完的故事。”虽然这是模仿,可有美妙的意境,特别是最后一个句子让人浮想联翩。以课文优美语言为仿写对象,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不但描写景物学生能仿出佳句,而且仿写名言一样很成功。首先让学生读懂并且理解名言的深刻内涵;其次让学生找出原句形式特点,就可以自己写出名言。如: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以“你热爱你的生活环境吗?”为开头仿写一句话,学生写出:“你热爱你的生活环境吗?那么别乱扔垃圾,因为垃圾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对名言的模仿创新,体现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显示出学生的才能。使用某种修辞手法仿写,考查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几种,学生如能主动理解、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就能达到仿写目的,从而能运用优美的文字表情达意,增添文采。

仿写是学生综合基础知识的验收,也考查了学生如何依照特定语言环境将所学各类静态的语言基础知识化为动态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能力。

2. 连词――连出美文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连词成段”在于倾吐学生语言积蓄,成就学生习作。原则仍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例如:“月光、树影、笛”三个名词连成段。首先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语序合理;其次要求展开联想想象;再要求描绘一幅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的语言积蓄一点一点倾吐出来:“月明星稀的晚上,月亮就像一盏长明不熄的天灯,温柔的银辉洒向大地。树影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就在这美丽的月夜下不禁使我想起席慕容的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那月光有些凄凉,带点香味的夜气交织在一起,使人觉得心情舒畅。”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有联想、想象,一幅令人神往的月夜图便跃然纸上。学生的潜力其实是无限的,只要敢于挖掘善于挖掘。又如“苦涩、心旷神怡、咀嚼”,对词意的理解是首要的,其次可分词造句,有了这些“积蓄”,再开始连词成段。学生的练习也很有味道:“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坎坷,我皱着眉头,品尝了过去苦涩的日子,居然嘴角还留下一丝微笑。我这只小船,经过重重风浪,总算能健康地、自由地成长。慢慢咀嚼这人生的青橄榄,有很多回味和感动。”文段用词恰如其分,有明确的中心,又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而且有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词、句、段入手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搜肠刮肚”“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二、链接生活,成就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作文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技巧及好词佳句的运用,却忽视学生写作前期准备――对生活的感受,使学生将写作视为畏途。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现成的教材,对生活的感受是写作积累的基本手段,能保证为写作注入“源头活水”。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1.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许多学生总觉得生活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可写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观察,正如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何观察呢?从浅层次来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要“动之以情”。像鲁迅对百草园、神奇故事、冬天捕鸟的真挚观察;像朱自清见父亲攀上爬下买橘子的背影情真意切的关注。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放开五官,摄取各种外界信息,将对外物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体验。如学校看日出、日落,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刚出来时太阳“好似喝醉了酒似的”,又“像一条艳丽的红领巾,在苍苍的天宇间轻轻浮动”。日暮时太阳“仍然用自己最后的力量给周围涂上深深的白色,这时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只在山拗口上调皮地露出一双小眼睛,山脊镶上一道金边,不情愿地向下落”。要引导学生留意形象的捕捉和美点的采掘。学生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意象也可能感悟出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日出让学生感慨:“日出给人们带来新的一天,给人们新的生活,让人们在光明下努力。”日落,学生从太阳不情愿向下落的景象,发出“把最后的美丽留给人们,你无私奉献,至落不渝,无怨无悔”的赞美。只要培养好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就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

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感受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一丝浅浅的微笑,一缕淡淡的心绪,就有可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契机和切入点。也可以结合课文,说说作家热爱生活,投身生活的意识。如莫怀戚《散步》意识到尊老爱幼的温馨;朱自清《春》由景物的描绘意识到和平安宁生机勃勃的美好。对生活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巧遇写作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意识。例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引导学生谈幸福,学生意识到“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感激,是幸福;灯下读着朋友来信,品味友情,是幸福;坐一隅静静地听歌,凝神遐想,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下不经意的动作,都是幸福”。敞开心扉,把独有的意识存在作文中,行行文字记下生活中最熟悉最动情的“歌”,生活真正成了“写作的源泉”!

3.培养学生对生活“自作多情”

生活不应是“傻阋幌摺笔椒獗杖Γ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综合性学习课积极的投入,古典诗词朗诵会踊跃的亮相,文艺晚会上的个性展示,科技节中精美的制作,体育场上动人心魄的竞技等。也可以带学生踏青郊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从而丰富感受,强化体验,把精彩的生活向他人诉说,展示自我,自然产生“我要写”的强烈愿望。

感受生活,把感受到的生活诉诸文字,你写下的喜悦要能让读者陪你笑;你写下的忧虑要能让读者陪你忧;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要能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

三、注重评价,美丽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途径收集生活中的材料。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依据以上要求,我把评价的标准具体化。

经过实验,学生作文突破了题材的限制,展现了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的生活图景;突破了体裁的限制,创造出天马行空、奇思迭出的诗意佳作;突破了情感的限制,抒发了亲切鲜活、酣畅淋漓的真实体验;突破了篇幅的限制,接通了深沉激情浩荡的人文底蕴;突破了思维的限制,变换出别树一帜的全新角度;突破了手法的限制,显示出石破天惊、美轮美奂的语言奇观。这次“作文,因对话式评价而美丽”市作文课题实验与实践中,我课题组在市级作文竞赛中初试锋芒,各教学班均有学生获一等奖,其中一名选手在省级作文竞赛中夺得头奖。

在“立足文本,关注语言训练”“链接生活,成就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评价,美丽学生作文” 三个课题中我进行了脚踏实地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有益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原则。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将不断地踏实地多角度多方位探索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子”。

上一篇:青岛大学教授张双喜谈“铜佳品质标识”建言消... 下一篇:在历史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