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俄国官吏

时间:2022-02-25 02:43:55

解剖俄国官吏

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在1836年写的《钦差大臣》,被赫尔岑称为“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教程”。初中教材中节选的是其中第八场和结尾部分。在文章中,作者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俄罗斯帝国的官僚、地主和贵族,展现了一幅百丑图,为同学们进行人物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一、塑造人物形象技法 1.运用“魔镜照妖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常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假钦差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面魔镜,这个城市的一切丑恶现象都是通过他折射出来的。

俄国谚语道:“脸丑莫怪镜子。”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花花公子,他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丑映丑”,文中果戈理用漫画的方式和夸张的笔法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从而更能突出在“镜”前“走秀”的人的丑陋。知道假钦差的真相后,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恼羞成怒的市长不但自己大骂自己是“老糊涂”“大笨蛋”,还自揭隐私。在这之前,人们对市长的上当受骗可能还有些许的同情,但当他把自己的假面具揭下来之后,人们看到:原来一直受人尊敬、令人敬畏的市长竟然是一个更大的骗子!最终人们对他也只剩下厌恶、讥笑和嘲讽了。

2.运用“内外相讥法”来描写人物。这部戏的讽刺效果具体表现在骂人的语言方面。假钦差对以市长为首的地方官吏的嘲笑般的辱骂,官吏们相互落井下石般的辱骂,以及官吏们懊恼自骂。如市长,他在被赫列斯达可夫嘲讽为“蠢得像一匹灰色的阉马”及邮政局长趁机“附骂”之后,大骂自己。这些语言其实并不搞笑,但是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出来后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幽默元素,收到了讽刺效果。自我讽刺是一种真情告白,他人讽刺则是一种揭发或打击、批判。在“内外相讥”中,一个个肮脏丑陋的灵魂从幕后毫无掩饰地“闪亮”登场,尽情尽兴地“推销”自己。

二、各类人物形象特征

喜剧中心人物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最无聊的家伙”,一身沾染彼得堡官僚习气的纨子弟。他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撒谎不仅是出于一时经济的需要,更是出于一种天性。他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主要是因为惊慌失措的边远小城市的地方官吏,一时被他那种具有官僚习气的气质所震慑。接着,各位地方官吏的丑态也随之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市长是一个老奸巨猾、趋炎附势、徇私枉法、愚蠢贪婪的家伙,“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骂他“蠢得像一匹灰色的阉马”。果戈理也曾经说过:“他是个有其独特性的极其聪明的人;他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很有办事能力,善于灵活地处理问题――贪污盗窃而不留下丝毫痕迹,实行贿赂而又会向对他来说有危险的人讨好卖乖。”市长盲目的自信和可笑的任性,源于他的经历和职业,是其社会地位造成的一种心理疾病。他对上司的恐惧、逢迎、欺骗和愚弄也折射出了最高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腐败。

邮政局长是一个缺乏职业道德、、卑鄙低劣的无能官吏。“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骂他“长得跟部里看门的米赫耶夫一模一样,大概也是个坏蛋,好酒贪杯的酒鬼。”他作为邮政局长,把偷拆信件当做是一种嗜好。他敢私自拆开“钦差大人”的信件,是因为他担心信中的内容“准是发现邮政局出了什么岔子”,害怕被人“报告上司”。他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是因为他平时的工作就总是出岔子,不然也不会像惊弓之鸟那般的害怕。

慈善医院主任是一个阴险残忍而昏庸笨拙的小人,“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骂他“十足像个戴便帽的猪”。他贪污钱财,不请医生给病人看病,整日只知玩乐。

督学是一个胆小愚昧、见风使舵的人,“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骂他“满身是葱臭”。

法官略普金是一个、贪赃枉法的官吏,“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骂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莫凡东”。

总之,通过对这些地方官吏在假钦差面前百般逢迎,大肆贿赂的情景描写,果戈理塑造了一群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谄媚钻营、趋炎附势和卑鄙庸俗的俄国官僚形象,揭露了沙俄制度的黑暗腐朽和其荒淫反动的本质。

上一篇:风雨中的旋律 革命的宣言 下一篇:让动作描写“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