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有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时间:2022-02-25 11:24:23

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有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摘要: 本文在对高职高专的生源现状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改革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对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实质、理论基础、意义和实施办法及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分层次教学

英语是高职高专学校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具备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能力并从事交际活动,成为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高专的现状及分析

1.高职高专的生源现状

高职高专招生主要面向普通高中、中专、技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因此生源复杂而又特殊,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个性参差不齐。他们绝大部分因英语基础差而赶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害怕学习英语,因害怕学习英语而放弃学习英语,表现为:上课时,有的看小说,有的打瞌睡,有的发呆,有的小谈,无所事事;空闲时,有的去网吧,有的闲聊,有的乱逛,百无聊赖。只有少部分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英语学习还是不错的: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勤奋用功,积极主动,听、说、读、写都有一定的长进。不难看出,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

2.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状况

多年来,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采用的是“统一大纲,材,统一班级,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否认了高职高专学生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层次性,致使学习好的吃不饱,中间的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笔者对我校07级作过调查和统计,发现有8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比期望值低,10%左右学生的认为学习效果和期望值基本一致,8%左右的学生对英语丧失了兴趣,仅有15%左右的学生有兴趣学英语,其余的处于中间状况。同时,笔者还对2008的期中考试成绩做了调查和统计,发现不及格人数达43.57%,及格人数中85分以上的不到15%。事实证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费力,学生吃力,成绩很不理想。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高专学校的生源状况和现行的传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我们无法改变高职高专的生源状况,但可以从主观上对现行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这样既可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又符合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二高职高专的英语分层次教学

1.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争取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1)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方面,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他们所授的事物。”分层次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因材施教思想,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的要求,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3)分层次教学符合“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要求、不同教法和提供不同的教学辅导材料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不同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较快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4)分层次教学符合学习心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需要自主学习,是自己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的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学生鼓励互相竞争,并及时调整目标要求,更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甚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是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性,淡化形式,注重实际,具有保尖、促中和补后进生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运用,是切合实际,适应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教学改革。

4.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办法

(1)学生分层

新生入学,教师不用立即启动新课,可以利用两周时间复习高中或初中的基础知识,一方面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时机以不同的方式来发觉同学们个体上的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然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他们的成绩,综合个性能力,将他们分成A(好)、B(中)、C(困)三个层次。

A层学生的特点是: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强,反映敏锐,进取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另一方面,A层学生有时过于自信、浮躁、骄傲自满,缺乏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对他们来说教师主要是一个策划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B层学生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一般,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具有一定的进取心;另一方面,他们情绪时常波动,学习上爱犯冷热病,时而有兴趣,就进步,时而无兴趣,就后退。对他们来说,教师就像是在风雨中漂泊的船的舵手,时时注意观“风向”,时时注意“把航”。

C层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大部分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对于他们来说,教师主要是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做大量的感情投入:教师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在精神上鼓励和安慰他们,在思想上开导他们……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要向他们倾注真诚的爱,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层次教学必须本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的原则,可以采用隐性、动态分层。所谓隐性,即分层结果只有教师知道,不向班级公布;所谓动态,即根据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的努力程度,将其所在的层次不定时地做相应的调整。

(2)目标分层

A层: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发展极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较高的心理素质的综合能力。B层:在A层的基础上适当降低。C层:尽量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一般的学习能力。

(3)分层教学

a.精心备课,设计分层教案。教师备课要立足让A层学生吃饱,B层吃好,C层吃够,低起点教学,分步到位。

b.授课过程中,要及时地有层次地引导提问。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提问,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回忆复习学过的内容以及简单基础性知识或者朗读可以由C层学生回答,使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难度较大的问题如给文章找主题句或就阅读材料提问等可由B层回答,再由A层评价,或由A层回答,B层评价;难度很高的如有关外国文化、风俗习惯或口头复述等可由A层回答,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指出成功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c.有层次地布置作业或练习。适当的训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作业的布置不能统一标准:对于C层,让他们在复习、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作些巩固练习,如基本词汇、语法、句式和朗读,切实过好书本关;对于B层,不但要求他们过好书本关,还要求他们做一些其它练习如背诵简短文章和精彩段落、句型翻译、写日记等;对于A层,在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强化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和能力的培养,可让他们做一些较高难度的练习,如复述、改写、写作文、背诵文章和诗歌、开展口语角、办手抄报等。

(4)分层辅导。

C层学生的辅导可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夜修时间,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克服、清除学习上和心灵上的障碍,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简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层学生的辅导,针对他们的疑难点,予以启发点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A层学生的悟性高,对于他们的辅导,主要以“谈心讨论式”来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听说读写更上一层楼。

(5)分层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功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按照对不同学生的要求,组织考核。测试题可分为A卷、B卷和C卷三类:A卷为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分值100分;B卷为稍有难度的题,分值50分,C卷为难度较大的题,分值50分。要求C层只做A卷,满分为100分;B层做A卷和B卷,A卷折合为50分,加上B卷的50分,满分也为100分;A层A、B、C三卷都做,A卷折合为25分,B卷折合为25分,加上C卷的50分,满分依然为100分。分层测试必须面向全体,这样能增强C层和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5.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次教学的异步性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同步性”。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合学生客观实际,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对推行包括英语在内的社会主义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因为它能增强教学主体的信心,激发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3).

[2]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教出版社,2000,11.

[3]任世富.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实验报告.

[4]刘晓薇.构建和谐英语课堂.21st Century教学周刊,2005,12.

[5]程桂勤.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6]Benson P& Lor W.Making Sense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Reading for Auttonomy.

上一篇:街舞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构建中的... 下一篇:浅谈《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复合式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