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武德与时代内涵

时间:2022-09-17 07:21:58

【前言】浅析传统武德与时代内涵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追溯中华武德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到它是伴随着武术自身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早在殷周时期《诗经・小雅・巧言》中就有了较为明确的武德内涵;在专门记载西周到春秋各国史事的典籍《国语》中也有“有武德以羞正卿”的说法;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则有历史...

浅析传统武德与时代内涵

摘要: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武德 发展 内涵

前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文有文风,武有武德。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人们在习武过程中所遵守的道德,以及以武术为媒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中主体所体现的道德。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练武、习武、用武、授武等一系列活动中,用武德来规范习武者的武术行为,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的准则。从武德的发展历史看,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它造就了千万仁人志士,维护了武术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武德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新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时期的武德。

1.武德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中华武德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到它是伴随着武术自身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早在殷周时期《诗经・小雅・巧言》中就有了较为明确的武德内涵;在专门记载西周到春秋各国史事的典籍《国语》中也有“有武德以羞正卿”的说法;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则有历史上最早的、带有条款性武德记载;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武术的大兴,出现了职业教习武艺的人,这为武术各流派制定相应的收徒标准提供了客观条件,使武德表现形式条款化,推动了武德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宋代出现了依靠献技维持生活的“诸色艺人”,其中就有武艺人,他们在献技前后用手势敬礼的拳礼,使武德中的礼仪更具体化,也较为全面和系统;明清时期武德又有了更新的发展,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各拳种流派都有一整套武德规范,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和宽厚等美德,同时,也存在一些如宗派门户之分、过分的唯师命是从等落后腐朽的东西;辛亥革命后,政局不稳、列强入侵、国土沦丧,其间也涌现出了一批甘洒热血的武林豪杰,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兴亡,表现出崇高的武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深为后人尊敬。

2.武德的现代内涵

我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释家的佛性和道家的道心构成的三维结构,武德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现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它的内容虽然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和丰富,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由于自身存在着许多不可逾越的矛盾,传统武德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的需要。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有新的武德与之呼应。如何把开展武术这个传统体育项目与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武术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必将对加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新时期武德的内涵应该是:

2.1树立伟大理想,为国争光。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爱因斯坦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找到实现人生目标和成就事业的原动力。因此,每一位习武者都应该树立自己正确的理想,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为国争光。如今,武术正在争取成为奥运会大家庭的一员,习武者应该努力奋斗,从自我做起,振兴中华武术,发扬民族文化,把武术推向世界,造福于世界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为全民健身服务;推广宣传武术运动,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忠于国家民族,见义勇为。

忠于国家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军旅还是民间,这一优秀传统在武林人士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多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针刺“精忠报国”四字,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击败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习武者应该学习武林先贤,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护国家民族利益,不做出有辱国格、人格的事情;更应该见义勇为,协助执法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

2.3义利统一,谦虚诚信。

在传统武德中,重义轻利是武林豪杰所推崇的武德信念,是武林豪杰首要的处世标准。现代武德既要破除传统武德重义轻利的侠义观对习武者的影响,又要反对西方重利轻义的拜金主义对他们的渗透,因此建立起现代武德义利的统一观是对每一位习武者的根本要求。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充分尊重习武者个人合法利益是现代武德义利统一、义利并重的特点。这不仅是现代武德的基本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精神。

《中庸》有言:“诚者,……圣人也。”古谚云:“谦受益,满招损。”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对诚信谦让的高度重视。守信用、重承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不畏艰难险阻,甚至甘愿牺牲生命的事迹,历代多有所闻。现代习武者,更应学习武林先贤,谦虚诚信,不骄傲、不自大、虚心求学,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

2.4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是传统的美德,也是武林中人必循的礼仪。《少林十诫约》云:“平时对待师长,宜敬谨,凡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作为现代习武者则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地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徒弟尊敬师长,师长则要在生活、学业上关心和爱护徒弟,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尽心尽责、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尊师重道,也要求习武者要团结互助,即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少林习武诫约》规定:“严禁排斥别派言行,团结通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打破宗派门户之见,破除循旧保守、固步自封的旧习,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其它习武者的关系;善于肯定他人取得的成绩,虚心求教,搞好武术各派的团结,做到“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5不怕吃苦,持之以恒。

凡是到少林寺参观的人,看了练功堂里(千佛殿)武僧练功的地方陷下去几寸深,无不为他们勤奋、顽强的练功精神所感动,无不衷心地啧啧赞叹。的确,少林武功之所以出类拔萃、名扬天下,完全是与代代武僧勤奋、艰苦、持之以恒的练习分不开的。拳论说:“要想武艺好,从小练到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习武者不但要练出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强健体魄,还要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不经严冬冰霜苦,焉得梅花放春香”,这是一切创造人类文明成就者的真理。所以习武者要不怕吃苦,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精湛的武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6修身养性,遵纪守法。

武德中的修养主要是指个人的行为,其根本在于改变自我,以适应和维护社会秩序。它是以个体本性即善之人性为起点,强调习武者的正心诚意与修身养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是不道德的欲望之体,“性”则是道德性的“本我”。因而“身”需要“修”,“性”需要“养”。修身养性的实际就是以“道德我”克服“欲望我”,达到道德上的超越。高尚道德的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为一个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习武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善于控制自我的欲望,决不能见利忘义、惟利是图,做损人利己之事。

遵纪守法是习武者对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习武者的武德,就是为了使习武者在武技活动中能自觉地遵纪守法。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习武者必须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奉公守法的自觉性。自觉地遵守法律,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勇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的安全,使各种社会活动能正常运行,维护社会安定。习武者如果对法律无知,法制观念淡薄,以至分不清合法和违法的界限,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习武者切记不要自恃武力,逞强斗狠,做违法乱纪的行为。要树立起良好的武德、武风,鼓舞和激励世人。

3.结论

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武德很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传授学习武术的人们,另一方面还可以供他人借鉴,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玲.弘扬“武德”精华卫生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

[2]翟玉生.伦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陕西省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论体育与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