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企业拿下独家特许权

时间:2022-02-25 09:44:54

创意企业拿下独家特许权

河南姑娘王萌指着伦敦办公室中一排明晃晃的展柜,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们的产品。怎么样!很漂亮吧!”

王萌是一家中国公司驻英国的首席代表,让她自豪的产品是一排排银光闪闪的徽章,上面都有伦敦2012的标志――这家公司拿下了伦敦奥运会徽章的独家特许权。

奥运会徽章的背后

王萌所在的公司并不是奥运会上的新丁。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到悉尼奥运会,再到雅典奥运会,都有他们生产的徽章。在北京奥运会上,该公司更是成为非贵金属类产品特许商,全面参与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2008年3月,这家在国内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公司把分部开到伦敦。除了紧随奥运脚步外,更重要的是看重伦敦“创意之都”这张名片,因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最受人青睐的行业。

伦敦曾经是世界工业中心。在最近20年间,它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带着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和国际设计之都的称号,伦敦利用人才资源和大都会的优势,扶持和推动了这些高附加值、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向全世界展现了这个魅力城市鲜活和动感。

创意产业也让伦敦名利双收,一方面被评为全球最“酷”的城市,另一方面,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值,使得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伦敦的创意产业产值会达到300亿英镑,将超过金融服务业而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王萌所在的企业就是来伦敦寻求“英国设计”的。“我们在通过徽章讲故事”,她把玩着手里的一枚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三周年的徽章说。这枚只有十几克重的铜质小东西售价6英镑。在以物价高昂著称的伦敦,这价格足以买18公斤面粉或7公升牛奶。要想让人们心甘情愿掏钱,就要把英国文化和奥运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巧妙设计让人读得懂小小徽章背后的内涵。

“在这方面英国设计师做得更好。”比如,英国人喜欢谈天气天下闻名,英国设计师就给公司设计了一套7枚以伦敦天气为主题的奥运徽章。有趣的是,这套徽章中有六枚不是雨雪就是风,这种写实性的风格很受欢迎。

“就连唯一的晴天,还是我们加上去的,因为觉得要让人看到希望。”王萌说,“英国在设计上更加前沿,有更大的设计发挥空间,设计师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思维比较发散,相信自己的艺术感觉,具有突破精神。”

中国企业“淘创意”

在伦敦,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和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为创意产业带来了人力基础,而伦敦人的消费能力也是创意产业的一块沃土,政府的支持更给创意产业带来了开花结果的雨露。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也是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伦敦市政府也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来经营。近些年来,“伦敦眼”、泰特现代美术馆、《哈利•波特》以及伦敦服装周等都成为“创意伦敦”美丽的风景。

伦敦投资局负责大中华区事务的曹杰介绍说,在产业发展机制、国际市场通道、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伦敦的创意产业与中国同行都有着广泛的互补资源。伦敦能够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英中两国创意产业合作有着非常乐观的前景。“创意产业将是英中合作的又一大热点。”曹杰强调。

根据伦敦投资局给出的数字,投资伦敦的每8家中国企业中,就有一家和创意产业有关。伦敦一直意在举办首届“数字奥运”。伦敦的创意产业2009年创造了210亿英镑的产值,占整个伦敦经济的16%。而伦敦奥运会上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合同价值25亿英镑。

王萌所在的公司在英国设计徽章,而到中国工厂生产。结合“英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件利器。他们计划为伦敦奥运会一共推出2012款徽章,其中2009年发行了158款设计,2010年还将推出约500款。

和这家做徽章的公司一样,国内一家数字科技公司也把分公司开到了伦敦。这家也在创意产业中做文章的公司,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出了令人目眩的卷轴。他们到伦敦后,从一开始就盯上了英国出色的设计能力。目前,他们在伦敦20多人的团队里,除了两人是从北京派来的外,其他都是在伦敦找的设计创作人员。

“我们公司里有英国人、匈牙利人、南非人、韩国人,大家一起工作,合作得很好,也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该公司欧洲区运营总监吉尔•阿尔巴德斯坐在位于伦敦的办公室说。这位50多岁的法国人拥有深厚的商业和技术背景,公司聘请他为欧洲业务掌舵,看重的就是他在国际化方面的丰富经验。而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为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设计的动画短片,至今累计下载已经超过500万次,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伦敦是世界上最贵的城市之一,运作成本高,但这里同时也是最好的平台之一。通过这里的锻炼和吸收养分,也能从品牌上把一个国内企业做成国际企业。”这家在数字视觉展示方面颇有一套的公司中方负责人李炳泽说,两年多以前,正是他和另外一个同事来到伦敦,为公司在这里扎根打下了基础。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品尝伦敦奥运果实。

寻找互补模式

目前,在伦敦创意产业领域里打拼的中国企业还不多,因为这在国内也是朝阳产业,近5年才慢慢起步。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将英国创意产业与中国的制造能力相结合,能成为企业的“金矿”。

来自中国重要动漫基地无锡的一批企业曾到伦敦,与当地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举行原创动画片《木头村》的项目,并就10个合作项目签约。无锡动漫企业认为,伦敦在动漫创意领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英国专业人士在这一创意产业中具有整体优势,英国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国际市场渠道、人力资源等领域与中国有广泛的互补性。

对于中国企业到伦敦创意产业里“淘金”的做法,英国行业人士也表示欢迎。英国魔术灯笼影视制作公司总裁安东尼•里雷说:“英国已经有很长的制作电影和卡通的历史了,很多出色的设计者和工作者活跃于这一产业之中。我认为,中国的创意产业可以通过观察我们所做过的东西,学习其中的一部分理念,用所学到的内容来创作自己的品牌。”

伦敦投资局总裁乔迈克则从纯商业的角度对中国的创意企业抛出橄榄枝,他说:“伦敦是全球领先的创意之都,创意产业是这座城市的血脉所在。伦敦在创意产业方面久负盛名,从2003年以来,这里所吸引的创意投资就是任何欧洲和美国的城市两倍之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意企业通过伦敦,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为欧洲市场所接受。”

以奥运为契机来到伦敦的中国企业对这里还算满意。“企业办到伦敦这样的创意之都是个很重要的过程。把设计师与市场结合的商业模式搬过来可以缩短学习进程。”王萌说。

她的观点与同在伦敦创意产业中打拼的李炳泽不谋而合,后者说公司近几年在伦敦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学习,寻找与“中国制造”结合的方式。

王萌所在公司为了得到特许权,在4年的奥运周期内要向奥组委上交600万镑的特许权费用,结合“英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优势,这看上去是一个划算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连续参与奥运会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浮现,比如王萌8月中旬就飞往新加坡,那里举行的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订单也被收入囊中。

对于李炳泽所在的公司来说,凭借引人入胜的动画短片,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已经成了公司的两张名片。凭借这张名片两位公司目前又在接洽泰坦尼克号的数字展示项目,后年将是那艘巨轮遇难100周年。

上一篇:当北京奥运经验失效 下一篇:走近国是“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