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伦敦”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2-10-04 10:46:11

“创意伦敦”的华丽转身

告别“雾都”不易,其关键是要实现产业转型,伦敦选择的路径是发展创意产业,让自己变“酷”

仅有华尔街的摩天大楼,而无百老汇音乐剧的纽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从街头涂鸦,到布鲁克林的音乐创作广场,到切尔西的画廊,到百老汇的剧院,再到麦迪逊大街的广告业,创意产业不仅提供了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还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人文消费体验。作为美国最具活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纽约不仅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还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并借此集聚大量创意人才,走在后工业化时代全球创意经济的前沿。谁会是下一个Lady Gaga?纽约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土壤有了,气候对了,生态好了,创意自然生长,创意人才会把智慧和优势发挥到极致。纽约,永远有值得期待的精彩和创意。

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这个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工业都市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致病或致命的“毒雾事件”。不过,那已经是“过去时”的老伦敦了,今日的伦敦,因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个性和酷文化的代名词。它有着巨大的创意生态磁场,吸引着无数年轻有才华的人蜂拥而至。

从“雾伦敦”到“创意伦敦”

告别“雾都”不易,其关键是要实现产业转型,伦敦选择的路径是发展创意产业,让自己变“酷”。正如伦敦发展局“创意伦敦”小组项目推广部的负责人马克・戴维斯所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把第二产业中的重污染行业转移到伦敦市外,重点扶持第三产业,只是这座城市谋求转型的第一步。伦敦在创意产业发展上,更是领风气之先。”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又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上任不久便成立英国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创意英国”不止是口号,更成为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伦敦市政府也决定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来经营,2004年“创意伦敦”小组应运而生。据了解,“创意伦敦”小组自成立起便推出一系列项目,涵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投融资、人才开发、房地产和市场推广。从泰晤士河南岸到中区、北区、东区,从克拉肯威尔、霍克斯顿、“金色花园”,直到知名的诺丁山。创意园区的存在,使各个“创意小作坊”有了“能在对门隔壁就找到合作伙伴的机会”。为了扶助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伦敦市政府开出了减免3年租金、提供政府信用贷款的优厚条件。在马克・戴维斯看来,“这些园区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氛围和便利生活条件,园区附近有著名的画廊可以作产品陈设和同行聚会地点,还有很棒的露天表演场地、书店、酒吧、特色集市,离地铁站和大学都很近。”

所有的努力在今天看来卓有成效。据悉,伦敦创意产业现在每年大约会带来8%的总增加值,超过130亿英镑的出口收入,是伦敦的第二大产业。“创意伦敦”的另一个负责人曼达・瑞吉比曾向媒体透露,除了让人瞩目的时尚业、设计业外,伦敦如今已经是全球除了纽约、洛杉矶之外的“第三影视基地”,“并不是说伦敦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而是说伦敦有一个支持的政策,让人可以在全球化发展的形式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位置,找到发挥自己技能的场地。伦敦经济发展署和世界上的一些重要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工作,通过他们的努力希望能够将重要的产业结合在一起。”而数据显示,即使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伦敦创意产业中诸如数字内容、音乐、设计和时装设计等部门,在近几年都维持4.5%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2年奥运会时,创意产业的产值将达到300亿英镑,贡献率超过金融业。

感受创意,挖掘自身才能

伦敦虽说是个“老城”,但走在街头,四面扑来的创意气息还是能让你感触它强大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英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设计机构都位于伦敦,除了一些“老牌”的创意园区,不妨到新兴的创意园区如位于伦敦东北部的Clerkenwell逛逛。在多年以前,Clerkenwell原本是伦敦废弃工业仓库的不毛之地,但随着一批年轻数码创意工作者和企业家的进驻,近年来Clerkenwell的大街小巷正发生着改变。在Clerkenwell,如今已经进驻了几百家设计企业,其中以设计公司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或新媒体公司为主,而随之配套的艺术中心、多媒体音乐剧院、展览馆等也充满了艺术气息。这里的SadlersWells和Barbican~术中心时常会举办一些先锋展览,连怪诞的行为艺术展和另类装置展都能在这里一展风采,充分显示了在Clerkenwell的包容性。

另外,逛逛创意市集也是感受伦敦创意氛围的另一个选择。比如伦敦最有名的SpitalfieldsMarket,不同于一般市集的嘈杂混乱,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年轻和时尚是两个最显著的标签,这里除了灵性十足的时尚潮人,最吸引眼球的就要数铺子上摆放的各种小东西,随便拿起一个都让人觉得新奇,设计感十足。从伦敦延伸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接纳并追捧这种“集中贩卖创意”的形式,然而,在这里你更能直接地感受到“创意市集”最真实而先锋的一面。

英国政府对创意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于旨在激发下一代创造欲望的“发现你的才能”计划,这项计划从伦敦推广至全国。“创意伦敦”小组近年来就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着意培养创意储备人才,其中包括保障每年为创意产业提供5000+实习岗位,鼓励更多大学设立创意专业,协同各类艺术团体、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为工作后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继续深造、自我提升的机会,乃至特殊加工设备或服务等。在伦敦,每个学生从学前班至大学,每周都至少有5小时“高品位的文化体验”,包括看现场演出、参观展览、游览历史古迹、学习乐器或者绘画、制作视频和手工艺品等。据统计,目前英国全国大学和中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有1000种与电影有关,超过350种与电视相关,近1000种课程与电子游戏和数字技术有关。

伦敦为什么能够变得越来越“酷”?也许正如英国IPA协会(广告从业者协会)主席汉密斯・普林格所说,“文化和创意的‘基因’是可以遗传和进化的,但它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从历代积累、从业人数众多的量变中实现飞跃性质变。具体条件可能因时而异,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必然包括允许例外、容忍另类的社会自由度,因为成功的创意往往是例外和另类的化身。”

上一篇:苏荷区:引领LOFT风潮 下一篇:纽约文化熔炉中的创意历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