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思路

时间:2022-02-24 11:03:47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思路

一、双语教育

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目益扩大和深入,国际上的各种游戏规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熟悉;频繁的国际贸易与合作要求从业者掌握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外资企业的不断涌人、国外设备的大量引进使无障碍的英语交流成为工作的必备技能,这就要求新一代人才既要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又能通晓外语(主要是英语)和外国文化,以适应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许多人开始思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和与之相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中双语教学应运而生。高校的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主要是英文),用英汉两种教学语言讲授专业内容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题从国际化的角度,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及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双语教学进行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既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交流的必然产物,从而构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双语教学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研究。首先,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纲要》同时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国际化”应该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定高校投入与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迅速扩张,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借鉴教育产业化理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国际化,不断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其次,职业教育国际化满足国际化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学者们分析了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移民的国际化趋势,揭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深化以课程与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培养适用于中外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最后,职业教育国际化能够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黄日强对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TAFE)和设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采取各种方式合作,扩大其对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供给,即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招收海外学生、进行国际事务培训、举办国际教育会议、设置国际性课程和发展国际远程职业教育等,从而使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姜维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路径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展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策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多样化国际市场角色,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项目;通过为跨国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

2.国际化背景下的双语教学研究。英语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应该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认知发展的同时“习得”外语,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双语教学又可分为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混合教学,前者主要是指教材、授课、讨论、作业和考试均是用英语开展;后者主要是指采用英语原版教材,但授课、作业和考试用英语和汉语交替进行。即以内容为基础(content—based)的教学,这样的语言才真实、地道;同时也是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之根本所需。

三、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措施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学生不仅英语要好,而且还要懂得另一门专业。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双语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教材。

1.学生。实施双语教学,以外语作为各学科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自动提高外语的运用能力,它既能巩固基础阶段的英语知识,又能促进其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国贸、信息、会计及保险等专业已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的教学,即采用全英语教材双语教学,效果较好。笔者曾对毕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单位人事部门进行了访谈,大家普遍认为行业英语对工作很有帮助,值得推广。“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而且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教师杜小平认为,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研究分析学生,又要重视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专业英语阶段的关键是要有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优秀教师,因为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外语知识,有出色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的理论知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建议,基础阶段英语课由英语教师担任,专业英语阶段由专业教师担任,外语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应负责组织制定高职双语教师的资格标准及资格考核认定的配套政策,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包括建立国外师资培训基地),组织对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的资格认定考核。高职学校应挑选优秀的有培训前途的外语教师接受培训,向师资培训基地提供受训教师的学术和业务情况,提出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制订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和培训鼓励政策,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充分发挥受训教师培训后的作用。

3.教材。要解决好专业倾向课程的原版教材的问题。要积极改造国外教材,编写出适合我国高职学生的双语教材。优秀的双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学习外语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语言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原则,从而使学生在认知发展的同时“习得”外语。但要注意,选材一定要从容易上口,趣味性强,及能体现时代气息上着手。注意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无论什么专业的双语课程都要把握一条,即教学的根本出路仍然是以英语为核心和特色,没有外语这个优势,我们毕业生的专业倾向是无法与同专业的本科学生相竞争的。这就意味着一条原则:不管在专业倾向上花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应以牺牲英语水平为代价,否则后果很严重。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即以“听课者的外语水平如何而定”。在关于英语加专业的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基础阶段不能再减公共英语课的课时及学分。

四、结语

本课题站在国际化的角度,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及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双语教学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双语教学的理论框架。然而,目前对高职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还非常少,高职的双语教学实践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及担任双语课程的教师必须对双语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完善双语教学理论。打造出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双语教学课程,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服务,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新时代成人教育创新 下一篇:职业教育教师团队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