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4 09:46:5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很广泛的学科。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公式、规律组成的科学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地自觉主动地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果,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上课的时间最多,大部分知识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从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课业负担来讲,关键也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采用新颖的、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传授新知识的条件与情境,以具体形象的教学来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配合默契,接受传授的知识。以下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的学习动机,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弦,活跃思维,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局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脑筋,也学不好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必要的,但不能满堂灌,要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营造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气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讲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尤其是讲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演算、推导、证明等

如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学习等。初学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容易将正弦、余弦、正切混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难理解的地方可让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考虑,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叫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随时举手发问,使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多思考。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较有艺术性的提问以活跃思维

宋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习中较少发现问题,教师如若在其似懂非懂之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学生并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可问学生:“平行线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有了疑点,必定进行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以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解完某一道题后,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例如:计算(2+■)3·(2-5■)2=?当学生按顺序算出结果后,追问“运算依据是什么”,继而问“谁能找出最简便的算法”。教师简短的话语,就会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学生探求简捷方法的好胜心理,为灵活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开辟坦途。

3.讲课的每一环节都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例如讲“已知二次函数y=x+(n+3)x+3n,n取何值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这一题时,可问学生“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二次不等式吗?”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沟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二、突出重点攻难点

教学中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重点、难点教好,次要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1.突出重点带动一般

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重点应使学生深刻掌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不仅要讲清楚证明过程,而且可用三角形纸片当场剪拼验证加深理解,花较多力量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那么对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便可迎刃而解。

2.攻克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想方设法把难点讲透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适时指点,把疑难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提出,让学生考虑,当各问题得以解答后,疑难点即可清除。例如:“经过已知点P作O的切线”这一作图题,是“圆的切线作法和切线长定理”一节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呢?教师可这么分析:“假定过点P的切线已经作出,那么这条切线与切点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接着再提出“在圆中,什么样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样一分析,就向学生指明了解决的途径,解除了疑难点,从而就能顺利地完成这一作图题。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能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什么?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能进一步丰富知识的内容有兴趣,对能进一步启迪思维的内容有兴趣,对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有兴趣,尤其是对自己还不明白,而又迫切需要知道的知识更加感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是教学的一项任务。

1.以一些生动实际的例子来增加对问题的新鲜感

例如在讲“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多举实例说明,“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盈余与透支”……使学生领会到这种量是经常接触到的。引导学生懂得仅用小学里学过的整数、分数和小数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是无法表达的。这样逐步地引进负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进负数的必要。又如初中函数三种表示法的教学,用列表表示水库水量与它的水深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行程问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用这些浅显的例子使学生接受函数的三种表

示法。

2.用实验结论作引导

如在平面几何全等三角形的几个判定公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几何有兴趣又易于接受,可由学生自制两块三角形纸板亲自动手进行迭合练习,以确信三角形的全等。在此基础上,用两块全等三角形纸板拼接成如下一些图形:

由此可知,给予一定的题设和结论,让学生加以逻辑推导证明,学生也是很有兴趣的。

3.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渲染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悬念、欣喜、惊诧、疑虑等,都可触动学生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解题思路狭窄,常常陷入一种“胡同”而难以自拔,这时教师稍加点化,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欣喜之状可掬,而且铭记不忘。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

例如:

设a=1,a2=ab?圯a2-b2=ab-b2?圯(a+b)(a-b)=b(a-b)?圯a+b=b?圯2b=b?圯2=1。学生看到此结果感到惊诧:“竟有此事。”从而纠正得更为深刻,正因为它触动了情感,记忆也强化了,学生学习也就会更有兴趣了。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紧迫感,这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贯串着许多知识之谜,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把谜一个一个解开,由于研究问题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希望揭穿知识奥秘的迫切心情必然会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在心灵的深处闪烁求知的火花。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马新中学)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