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2-02-22 04:19:51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强调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中考察法学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笔者从构建科学合理的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方法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个重要方面提出关于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改革路径。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诊所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28

Abstract Of law major in independent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goal should be located in the applied talents, focuses on training to master certain legal theories and knowledge based stressed the usefulness of law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e suitable qualified personnel. The author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 and strengthen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posed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applied law talent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目前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已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的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重要的难题呢?构建独立学院自由的独特的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故反思与考量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发展现状,破在眉睫的应该就是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多元化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是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和归宿。由此可见,“法学教育具有深刻的职业背景,……在任何国家中,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的法律人才。”①法学教育的价值应当是来源于实践且应用于实践,这才是其应有的社会应用属性。

然而,基于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特殊关系,目前大多独立学院并未真正严格意义上按照教育部26号令的要求实现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拥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而实践中,独立学院学科基础较浅,研究能力较弱,很难承担培养科研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是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母体学校就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明显,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下既不精通法学理论,又不能法律实务,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要。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市场需求。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既不是母体学校的“研究型人才” 或“学术型人才”,也不是其他职业类学校的“简单操作性人才”,而应该是培养掌握一定的法学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强调法学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适格人才。例如,美国有关大学的法学专业致力于启发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十种技巧和能力:通讯联络;法律研究;认识和解决道德难题;法律分析和推理;答询客户;谈判;法律工作的安排组织;实际调查;诉讼与其他解决纠纷程序;解决问题。②故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面向全社会法律领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厚基础、通法律、能够广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学应用型高级人才,使其毕业后能够胜任法院、检察院、仲裁院、律师事务所、行政执法机关等法律职业岗位群的法律实务工作。

2 基础:构建科学的新课程体系

目前,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母体学校,同时还具有趋同化的现状,对理论性的课程有所侧重,忽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忽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繁杂的法律实务面前纷纷感到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实务中的问题。所以,独立学院应依据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新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匹配性和适应性,强化对未来职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从社会需求对应用型法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必须通过对原来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一些学科性、理论性太强的法学课程,把一些相关或相似的法学课程进行合并成复合课程,增加一些与法律职业相关的如国家司法考试相关的课程,及时把最新的立法思想和立法成果补充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整合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由此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和法学专业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

同时,还应当选用与新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材,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法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较有权威的出版社的教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创新教材,针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符合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更加注重新课程体系的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3 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方法

法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科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应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于母体学院和其他公办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具体典型案例的引入,在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推理,即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法律这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原则以及具体规范,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所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担任法律关系中的某一角色,通过解答法律咨询,宣传法治理念,办理实务案例等方式作为“准律师”参与法律实践活动。④这种方法也就是积极建立第二课堂的要求,实践中例如开展模拟法庭、模拟律师事务所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社会调查、观摩审判、模拟庭审、疑案会诊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学综合素质能力。

案例教学法和诊所式教学法都是法学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这既注重在思想中形成法律程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又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各种法律原则和规则,强化法律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⑤

4 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度,对培养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目前,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工资待遇、稳定性都较公办院校低,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同时,还存在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相对不高,缺乏教学和实践部门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年轻教师存在授课时内容讲解平淡,理论知识讲解不透彻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方面,独立学院应当注重形成稳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应当为专职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深造的机会和完善的综合考核体系等,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培养工程,即为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较高的教授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指导。独立学院还应当积极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积极参与各类法律实践活动,通过身体力行不断积累法律实务经验和技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和生动性,指导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用人制度灵活,除了拥有稳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外,还可以更具实际需要,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仲裁员、法官、检察官、部分具有法学背景的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进一步实现法律教学、科研和法律实践部门师资的合理流动,独立学院的教师经常的、有针对性的到法律实践部门调研学习,法律实践部门的专家常态化、有针对性到独立学院来开设讲座报告,实现理论素养和实践品格的统一。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对应用型法学专业精英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法律人才的培养有自己的规律。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对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必然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独立学院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强化以通识教育为根本,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独立学院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真正把法学应用型精英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注释

① 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

② 郭慧峰.美国法学本科教育架构分析[J].辽宁经济,2008(5):98.

③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④ 安淑珍.独立学院开展法学诊所式教育探析[J].未来与发展,2009(5):65-68.

⑤ 韩慧.论美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37-39.

上一篇:基于“校中厂”的产学研融合之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课程设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