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时间:2022-02-22 07:15:44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摘 要:因为生存环境、习俗、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原因,英汉习语体现了两种语言间的巨大文化差异。本文简单提出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以期使人们领略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更好地实现语言间的转换与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 文化不同 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22-01

一、习语的概念及特性

习语是约定俗成的,是民族文化、社会生活长期演化发展,继而影响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习语在语义上具有隐含性,其意思通常不能直接从字面推得,而要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加以诠释;习语在语域上可以是谚语、俚语、套语、俗语等,可以有语体之分。

二、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含有丰富的民族地方色彩,其中大部分是当地人们家喻户晓的事情,当地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外国人却不知所云。比如:中华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国的文化与农业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瑞雪兆丰年”、“拔苗助长”等等;而英国是一个环岛国家,四面环海的地理优势使得他们的渔业十分发达,航海业也曾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英语中就产生了大量和航海有关的习语,如keep one'shead above wate(奋力图存)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表现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以及对于动物的不同情感态度上。比如狗,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低贱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句大都含有贬意,而且狗的贬义形象在汉语言文化中根深蒂固。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因为狗被当作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而被人们所钟爱。英语中有关狗的词句以褒义为主,含有贬义的也是因为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常用拿狗来比喻成人的行为。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会有得意的一天),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等等。这种差异给人们的习语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将“痛打落水狗”译成"beat a dog in the water",如果就单独这样一句话,不但不能表达汉语的本意,而且可能会让英语读者理解成别的意思从而达不到原文本来的目的。同样,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猫比喻人,常有亲呢的成分,如,A cat hasnine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 Cats hide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了解和掌握习语背后体现的社会习俗是非常必要的。

3.方面

在英汉语言中,大量习语也被用到中。在中国发展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的佛教,人们信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句也很多,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还存在大量以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构成的语句,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汉语中的习语“愚公移山”、“名落孙山”、“嫦娥奔月”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 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等。这些词句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特色的文化,很难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共同的特点,表现了英汉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三、英汉不同文化下的习语翻译

1.英汉直译

直译即指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如汉语的“丢面子”直译成“loseface”,“半边天”直译成“half the sky”,英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直译成“挥金如土”类似这样的词句翻译,保存了原文的表面意义、内涵意义和形象意义,保留了作者本来的风格,读者也能理解、接受,而且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英汉意译

有些词句由于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如想保留原来语句的字面意义,将会使得读者读不下去,阅读时感到很茫然,就是想要表达它的形象意思,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

用,这时可将原文的形象用读者当地的民族文化来翻译,从而表述出原文词句的本来意思,最终才能翻译出作者本身要表述的的意思。

3.借用法

虽然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文化,但人们对客观事物常常都有相同的认识,加上自身的社会经历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英汉词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涵盖的文化信息是一致的,这样的词句则可以采用借用法进行互译。如汉语中的“熟能生巧”与英语中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而“crocodile tears”在汉语文化中,形容一个人假慈悲,可以借用用猫哭老鼠来表述这种形象,虽然表面词义不符合,但联系民族文化的特点,将会给人以相同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同等的效果。

四、结语

以上对英汉习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论述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其实, 无论对汉语还是英语来说,习语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独特的形式需要用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通过对英汉习语的学习、翻译和研究,可使人们尽情领略各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更好地实现语言间的转换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罗斯.习语翻译法[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8.

[2] 陈柏松.英汉习语概要[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上一篇: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浅议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