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21 07:58:53

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之间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糖尿病足、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将下肢动脉分为8个节段,二维超声评价管径,内.中膜厚度(IMT)和管径狭窄率,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血流充盈并测量流速。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侧与对侧下肢动脉IMT及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IMT厚,管径狭窄程度重(P

【关键词】 超声;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糖尿病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下肢动脉病变导致缺血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检查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观察其管壁、管腔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下肢动脉是否病变并同时观察动脉病变的好发部位及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分3组,即糖尿病足组、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足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40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均为40岁以上。

糖尿病足组(diabeticfootgroup,DF)纳入标准为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活动性足溃疡的患者。多次入院患者采用研究期间第一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分2组。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足组(non.diabeticfootgroup,NDF):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未患糖尿病足的患者,排除有不明下肢溃疡史者。健康对照组(control):均为门诊体检者,排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指、冠心病史有吸烟史者。DF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7±9.3)岁;NDF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7.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6±9.3)岁。DF组与NDF组中糖尿病患者病程1~31年,平均分别为(14.6±12.1)年和(13.9±11.2)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GE公司Logiq400MR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议,探头频率为4~9 MHz;②将下肢动脉分为8个节段,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二维超声显像并横切测量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并计算管径狭窄率。常规测量管径的位置为:股总动脉、动脉分叉处近端1 cm处,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在距起始部约1 cm处,足背动脉在与踝关节交界处远端1 cm处。管腔狭窄时在狭窄最明显处测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管腔充盈度,脉冲多普勒(PW)测量各段动脉的峰值流度(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每个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③管径狭窄按程度分4级:0级,正常;I级,管径狭窄≤50%,有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Ⅱ级,管腔狭窄51%~99%,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Ⅲ级,管腔完全闭塞,内无血流信号。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双侧下肢动脉管径、IMT及管径狭窄率比较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3组动脉病变有无差异用方差分析处理。P

2 结果

2.1 分析120例240侧下肢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全程和足背动脉主干均显示清晰,包括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不受动脉走行是否变异的影响。股深动脉和胫动脉主干显示满意,其中15例(12.5%)远端分支过于细小显示欠清。下肢动脉各节段中股深动脉远端分支变异较明显。彩色血流显像:管腔无狭窄时血流信号充满管腔,频谱(PW)呈层流频谱,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管腔狭窄时呈五彩镶嵌血流,PW示血流速度较狭窄前明显增快,多节段病变时远端管腔内见暗淡血流信号,呈短棒状或星点状,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管腔闭塞时未见血流信号,PW无法测量血流频谱。整组患者血流速度快慢不一,无明显规律性。

2.2 DF组中患侧与对侧下肢动脉管径、IMT、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t检验,P>0.05)。除2例患者动脉硬化征象不明显外,其余患者各节段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表现为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等。DF组中动脉IMT最厚的是股深动脉,而管径狭窄以胫前动脉为重(表1)。闭塞部位最多见于胫前动脉(18例),其次为足背动脉(12例)和腓动脉(8例)。

2.3 3组动脉管径相比股总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P>0.05),股浅动脉、动脉、胫后动脉管径DF组较NDF组和对照组增大,股深动脉管径NDF组较另2组增大(方差分析,PNDF>对照组。(方差分析,P对照组(方差分析,P

3 讨论

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动脉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肢动脉缺血在糖尿病足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利于溃疡和坏疽愈合。高分辨率超声可清晰显示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被不少作者认为可经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为下肢动脉检查的金标准。本研究利用超声技术全面探查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观察各节段的病变好发部位及严重程度,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病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动脉病变为甚,狭窄程度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两侧下肢动脉病变无显著性差异,且部分已行动脉造影的患者结果与此相符。提示不仅患侧下肢动脉病变显著,且对侧下肢动脉也存在一定的程度的缺血,诱发溃疡和坏疽可能性很大,应对患者加强有关护理的教育,以防对侧发生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症,糖尿病足患者多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全身情况较差,足溃疡和坏疽发生后不易痊愈,故预防是重要环节。另外,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是存在的,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防治。

3组动脉管径比较显示,DF组中部分节段动脉管经较对照组增大,NDF组中股深动脉管径较另2组大,提示在动脉硬化过程中,血管径存在重构现象,本研究对象以正性重构导致内径扩张为主。

以往文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以IMT>1.0 mm为增厚,>1.2 mm为斑块形成,对膝关节以下内径较细小的动脉硬化评价不敏感。本研究显示DF组IMT最厚的股总动脉,约为(2.36±1.35)mm,由于管径较宽,狭窄并不明显,而胫前动脉IMT约(1.78±0.69)mm,管径狭窄率已达(72.6±23.8)%。故采用管径狭窄率判断动脉狭窄程度较单纯以IMT表示敏感。以血流速度评价动脉狭窄于初次狭窄的节段敏感,但多节段狭窄的远端动脉血流因缺血而速度缓慢,峰值流速比值不能反映狭窄程度。动脉血流频谱的改变对推断取样点近心端血管的狭窄是良好间接征象,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或出现正向血流频谱均提示近端血管狭窄。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 袁光华,张武,等.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检查规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 Reiber GE,Lipsky BA.The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ulcer.Am J Surg,1998,176(suppl 2A):5.10.

4 张青萍.超声诊断临床指南.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妊娠期子宫肌瘤5例的剔除治疗体会 下一篇: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