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2-21 11:56:04

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内容摘要】舞蹈基本功是高职教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一。要更好地对该课程进行建设,需要从理性角度厘清该课程建设的诸多要素,在理论自觉的观照下强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自觉。尽早形成有别于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训练体系和教学特色。

【关键词】高职教育 理论自觉 高等应用型 出功出技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录规定,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不同的。比如北京舞蹈学院可以设置中国古典舞(以下简称古典舞)专业、中国民间舞专业以及由二者复合的中国舞专业,但高职只能设置舞蹈表演专业。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原来为本地区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各省区市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先后晋升为艺术职业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提升为高等应用型人才。10多年过去了,作为该专业投入学时最多、影响最大的核心课程——基本功训练应该怎样认识、怎样设计、怎样建设,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省级及以下地区并无古典舞专业表演团体,现有舞蹈表演团体创作、上演的剧目大多不拘泥于特定的舞种形式,甚或以现当代舞蹈为主;平时的训练也多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内容为主,结合一部分古典舞控制、跳、转、翻或现代舞内容;剧团实际需求的是技术技巧较高且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另一方面,各地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又恰恰缺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针对培养目标与专业规格的理性观照和有效建设。具体地说,就是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的、清晰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科学成套的教学内容,也缺乏应有的探索性实践,因而大多还是沿用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呈现出面向社会需求、秉承办学宗旨的能力缺失。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要加强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课程建设,能够更有成效地培养高等应用型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需要从理性角度厘清该课程建设的诸多要素,在理论自觉的观照下强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自觉。

一、关于课程名称

本课程取名“舞蹈基本功”理由有三:一、如前所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为“舞蹈表演专业”,那么它的基本功课程名称自然是“舞蹈基本功”;二、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需求,区别于学研型本科院校,它所运用的教学材料就不应与本科院校同质化;而且相对而言,本课程使用“舞蹈基本功”称谓非但涵盖准确,内涵宽泛,可以体现出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就业转型,同时还强调了一个“功”字,体现出瞄准了高技能、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三、原先称本课程为基本训练(简称基训)是不准确的,因为“基本”不足以表明本课程的内涵,“训练”这个教育学名词和“教学”意义相近,它是任何一门技能性课程的必用手段和必经过程,因此不必赘此名词。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舞蹈基本功属于实训性质课程,有着鲜明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生理反应,建立条件反射、强健肌肉能力,逐渐形成舞蹈表演人才应当具有的专业基本功,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并为最后形成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提供坚实的技术能力支撑。因此,它是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类别当为专业基础课,其实也是为本专业中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打基础的重要课程。说它是专业基础的基础也毫不为过。所以,本课程不但是舞蹈表演专业训练的主干课程,而且也是决定人才培养优劣的关键课程。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应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前提下,秉承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舞蹈表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原则,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本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并且要在新的大纲指导下,突破舞种限制,重新整合教材,做到既兼容并蓄又浑然一体,既主次明确又递进有序,既区分阶段又衔接自然,既在具体的技术规格上与本科院校看齐,又在总体训练体系上形成高等应用型人才训练的课程特色。

为什么说要突破舞种限制、重新整合教材?首先,因为省级及以下舞蹈表演团体创作和表演的剧目就是不受舞种限制的,他们的日常训练不是从舞种风格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的。其次,也是因为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尚欠完整性。众所周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至今仍沿用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课堂结构和训练程序,大部分的训练内容依然上肢是戏曲的,下肢是芭蕾的;戏曲、武术从不练的“外开”脚位,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上比比皆是;中、小跳部分也基本上是芭蕾的。而芭蕾训练的科学性又是很难完全取代的。但是,这绝不是说高职教育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排斥古典舞教材。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成套教材(包括教材内涵的精神气韵)仍然是训练中国舞蹈演员的主要教材,只是说在重新整合教材时可以大胆地借鉴芭蕾,尤其是在以规范形体和技术动作启蒙的初级训练阶段,更可以有意识地淡化风格要求(因为一般都另设有古典舞身韵课),直接运用芭蕾的训练内容,集中力量打好形体训练基础;中级阶段再逐渐过渡到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为主。同时,在重新整合教材时,仍应秉持“高技能”“应用型”培养目标,对原有教材进行必要的分析,删繁就简,果断地去除那些既与出功、出技巧无直接关系又可练可不练的内容,优化纵向的启承过程,可以直练的绝不搞繁琐铺垫。

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的高职教育特性。要立足于舞蹈基本功课出功、出技巧的两条根本任务。要非常重视软开度及控制,跳、转、翻的强化训练,同时也兼顾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和音乐感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训练目的要进一步明晰,不能沿袭昔日艺术中专时的定位。而要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明确目标,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肌肉能力按照专业需要得到全面的锻炼,艺术形体得到应有的塑造,使他们在全面、系统地训练过程中,逐步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技巧,并逐渐体现古典舞的精神气韵、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把课程设计的理念、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舞蹈表演能力,呈现肢体的支配能力与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步增长,达到功能技巧与风格韵律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基本功和由基本功支持的艺术表现力,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符合时代的发展。

具体到本课程的教学训练任务,则首先要立足于本课的两条根本任务——出功、出技巧,着眼于较好地掌握舞蹈表演常用的控制,跳、转、翻等各类高难度功能和技巧,兼顾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和音乐感;其次要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教材之间的逻辑联系和递进关系,在主要采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地借鉴芭蕾训练的科学方法,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稳步扎实地达到高职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具体的教学训练任务大致为:

1.施教初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动作时的规格概念,要求学生重视正确的练习方法,逐渐形成舞蹈训练所需要的正确形态并逐渐掌握动作的正确做法。

2.要求学生按照规定节奏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学生用心听音乐的习惯,逐渐达到动作性质与音乐性质的一致性,使所做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应有的音乐性。

3.处理好张弛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区别紧与僵、松与懈,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

4.启发学生善于在技巧练习过程中正确运用气息和准确把握力度分寸。

5.重点着眼于控制、跳跃、旋转、翻身等能力、技巧的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力争出巧、出精彩。

6.注意挖掘学生的技能潜力,稳步提高训练难度,促使部分技巧向复合型发展。

7.加强各类舞姿、动作、技巧的技术性组合和综合性组合训练,增进技术能力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8.本课程进入最高阶段时,要在原有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有意识地为学生预留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空间,让学生在训练的高端充分展示其才华,圆满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总之,要秉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应用性的本质属性,从理性层面上明晰舞蹈基本功课程建设的构成要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尽早形成有别于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训练体系和教学特色,为满足社会对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下一篇:幼教工作中如何做好家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