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学里的名士风流

时间:2022-02-21 07:49:46

齐鲁大学里的名士风流

齐鲁大学已经作古,但她留下的那些典雅、古朴、大方、充满了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和煦的春日行走期间,似依稀可见“保罗楼”丰盛的早点,教师学生一边“学说英语,分享社交和查经活动”。

齐鲁大学源于1864年,一对传教士夫妇于登州城西北一座破观音庙所办的“蒙塾”,1872年改名文会馆,1902年与广德学堂合并为大学,1917年方才正式更名为齐鲁大学。百年间,齐鲁大学可谓辉煌,在学界江湖上有着“南齐鲁北燕京”的名头,大批文化和教育界的名流共同涵养了齐大的文化精髓。

齐鲁大学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1930年8月,作家老舍到齐大任教,住在南新街一个四合院。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牛天赐传》等。与老舍同在齐大文学院任教的栾调甫,是蜚声海内外的墨子研究专家,人称“齐鲁一大怪杰”,梁启超呼其:“迈越前人,石破天惊”。

1932年加拿大人明义士,被齐大聘为考古学教授,他将自己在河南安阳收集到的甲骨和其它文物运到济南,在校内建博物馆。明义士的儿子明明德曾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前几年明明德向山东大学捐赠了父亲留下的大批有价值的资料和文物。另外还有钱穆、张维华、孙伏园等一大批文化精英。

1924年夜,随着汽笛鸣响,泰戈尔踏上了济南的土地,同时到来的,还有以翻译身份作陪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整个济南为之震动,新闻界打出了《东方诗神偕同金童玉女抵济!》的标题。

泰戈尔在齐鲁大学的康穆堂讲了一场题为《东西方文化之比较》的演讲,发生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一名齐大学生挺身而出,走到后台去,与大师进行了一番亲切交谈。如果说此人之前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能用英语交谈尚不足为奇的话,但他用梵语与泰戈尔攀谈了一番,可就匪夷所思了。

他便是“于大神仙”之称的于道泉。那是1924年,于道泉被视为泰戈尔中国之行唯一知音。那时季羡林尚在正谊中学读书。季先生曾说,于道泉是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奇人。

只可惜,随着抗战爆发,齐鲁大学南迁,气氛再不复。直至1952年,国家对各大高校院系进行大调整,齐鲁大学学生分流,校区并入山大,终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半个甲子已过,当年的经历者多数已作古,能凭吊齐鲁大学的,唯有山大趵突泉校区里的几座老楼而已。

上一篇: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运... 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