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2-20 10:51:06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并将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有机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过程管理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对于顶岗实习,一般是指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近年来,我们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实施“2+1,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中,对顶岗实习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过程监控。

一、充分认识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顶岗实习是考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块试金石。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升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及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是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学生上大学的近期目标就是为了就业,在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如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事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领会和感悟。

2.顶岗实习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关键所在

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主要有以下4种情形:(1)开始和企业联系时,由于企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了解不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只愿意负责解决学生的住宿;(2)鉴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和实际能力等原因,企业不但免费提供食宿,还给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3)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贡献大小,为每位实习生发放一定的见习工资,有的多达2000元;(4)企业与优秀的学生提前签订用工合同。

通过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学生可获得相当于两年学费的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学校可节省教学设备和一定的教学经费;为企业节省了员工培训费用,解决“用工荒”现象;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但理论上或有欠缺,双方在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可大大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因此,顶岗实习是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社会稳步发展,多方共赢的举措。

二、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成立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对顶岗实习的领导和指导

要明确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责任,规范顶岗实习全过程,制定规范的流程、协议和各种工作样表,全程监控顶岗实习的运行。

2.提供专项经费,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专项经费除用于顶岗实习的联系、企业和学校教师指导费等,还可用于学生人身意外伤害的补偿等。

3.安全教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是前提。结合食品专业特点,将安全教育的内容汇编成册,安全教育结束后学生要签字。同时,学校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协议书、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三方安全责任书、学生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管理协议,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并将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

4.采用政策导向,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应采用政策导向,提供必要条件,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企业,提高工程实践水平。要积极探索“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指导机制,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派人共同指导,同时提升校内指导老师的顶岗实习指导能力,真正实现“双师”素质的提高。

5.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数量足够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保障,学院应将校企合作系统化和制度化,长期、持续、高效及深入地合作有利于取得双赢或多赢。

6.改革教学制度,为顶岗实习提供服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的良好衔接,既要避免顶岗实习干扰正常的校内教学,又要考虑企业实际用人的峰谷期,争取让学生能在生产旺季来临之前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避免工学结合带来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给学校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7.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规范考核制度

不仅制定对学生考核的方法和细则,避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甚至存在学生实习“放羊”的情况,还应对教师加强考核,将评价结果与顶岗实习经费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系部评优评先,干部任用及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1.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目前,顶岗实习评价形式单一,往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滞后,不能对实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互动。制定评价体系应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如每天对学生进行考勤、业绩登记;每周进行实习小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总评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实习成绩。

2.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应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导向性,能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在顶岗实习阶段有机结合和转换,同时还应有可操作性,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有机结合,提高工学结合培养人才质量

毕业设计和答辩是高职生毕业前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使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项目密切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毕业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2004年开始选择食品类专业结合毕业前顶岗实习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项目主要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跟踪最新理论、技术的发展,在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顶岗实习是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另一种学习形式,其被教育的学生主体身份没有改变,学生应处于可教、可控状态,在强化学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技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等。

2.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适应性

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都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是不适。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对他们尽快转换角色,适应企业环境至关重要。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软实力”

人才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比较重视学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但对“软实力”的培养上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缺陷、敬业精神低下、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差、缺乏诚信和创新精神等。对于企业来说,培养员工某项新技术往往并不难,但在职后再花精力来培养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却不是企业所愿意做的。如何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深化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大好环境下,我们应努力探索更多适应食品类专业发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途径,积极探求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

[3]王千红,卢学红.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秀丽.浅谈顶岗实习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育,2008,(5):103-104.

[5]谭辉平,李芹,廖俊杰.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6]刘晓刚.破解难题 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42-43.

[7]金娣.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王家爱.高职院校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6):3-4.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骨干的培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