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效率

时间:2022-10-12 09:56:38

浅谈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效率

摘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校短时间内如何提高其训练效率,尤为重要。首先,练习目标的确立是最终掌握一项技能的动力源;其次,教师示范与指导作用是提高技能训练效率的关键;第三,训练前的理论准备是提技能训练效率的基础;第四,练习次数与时间分配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必然过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能训练 训练效率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获得较强的操作技能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怎样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的练习效率,又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对于某种技能操作,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而有的学生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练习,也不能准确掌握,同时还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是学生学习不认真或头脑笨。当然,人对一种技能的获得是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我们知道,技能的掌握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练习而获得的。因此,对于后一类学生,我们不能单纯认为是学生学习不认真或头脑笨,而应不断的研究找到一种更适合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一、练习目标的确立,是最终掌握一项技能的动力源

在任何一项操作技能练习中,有目标与无目标对练习效率影响是很大的。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激励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他能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此外,还具有自我评价作用,练习结束后通过练习成绩与目标相比较,可以知道自己练习效果。当然练习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到目标的高低,应根据学习者能力及技能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目标定的太高,则不易达到,而且会降低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目标定的太低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之前,必需要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练习目标。

二、教师指导与示范作用,是提高技能练习效率的关键

有的教师可能在平时训练中,先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他们认为这样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会记忆更深刻,也更不容易被忘掉。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有的操作技能是要求具有一事实上的速度与准确度,并且还要有一定的精度,一点错误都是不允许存在的。当然有的技能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那只是对一些没有太严格要求的项目,例如做一道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考虑先摸索它的解法;而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并具有一定操作规范、一定操作步骤的技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就不行了。而且,即使说有的技能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当在出错误后,学生不能对它作也处理与判断,下次练习时再遇到上次同样错误的地方,由于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惯性且缺少对正确操作的认识,他还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要再想去改正,那就更不容易了,就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并且,对于正确的操作技能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如能在练习之前先对练习者进行一下示范,在训练中不断加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这样练习者就能有榜样可以参照,有一个标准,能对动作要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就会在操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师在做示范时,速度要尽量慢,要能使学习者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尤其在一些关键性的地方,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多次示范。当然,有些技能却是更需要学习者的自身体验,如对电子元件的检测中,就需要学习者在自己多次的练习中,不断总结,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三、训练前的理论准备,是提高技能训练效率的基础

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那训练出来的学习者只能相当于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只会做一种机械动作,而且也不可能会全面、准确的掌握这些技能。如车床操作,首先对车床的结构各部分功能、车刀的种类、阅读图纸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电视机电路的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各部分所起的作用,以及故障位置的分析、判断与各关键点的电压值的测量方法等。如果没有在具备这些充足的理论知识前提下,你就不可能对电视机的各种故障都能进行维修。例如:当电视机出现“三无”故障时,这时电视机的屏幕连亮都不亮,扬声器里也没有一点声音,这时如果你对电视机的原理一无所知,就会无从下手,而如果在维修前自已对电视机的理论知识有了足够的准备,就可以从原理上分析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由于电源电路故障还是行电路故障,或者伴音电路和显像管电路同时出了故障,然后通过测量进行判断,找到故障位置。从这可以看出来,技能训练前对必要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练习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在进行技能操作前必须先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当前,在我们职业教育中,一些职业学校只重视对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的讲解。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不是让他们去进行设计研究,学那么多理论知识没有用处。当然,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但他们对必要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掌握的。我们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套机械动作,只能简单模仿。例如在电视维修中,对每一种故障的出现,它的原因都是多种可能性,你如果不会去分析,那就很难查找故障了。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同时,还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

四、练习次数与时间分配,是提高练习效率的必须过程

对于每一种操作技能都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有的技能还要通过好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可以改变操作技能的速度、准确度、灵活度和协调性等。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守铖动作的时间将逐渐减少,同时通过多次练习来纠正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增强准确性与速度。但我们不能说练习的次数越多效率就越高。如果一天不间断的练习十次或者二十次,相反这样却会影响练习效率。不间断的练习只能会使练习者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疲劳与心理上的疲劳,造成把练习看成了一种负担,从而使成绩下降,而如果在练习中间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或者短,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使练习者在练习的期间有一个回忆与记忆过程。这样则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效率。因此,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对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五、结论

当然除了确立目标、教师的指导示范、理论准备、练习次数与时间分配几种因素以外,影响着技能操作效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练习效率,例如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因此,作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练习效率,让学生能更准确、更熟练的掌握所学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武飞林,金泼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兴.当代教师道德.河海大学出版社.

[3]李兵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国家教育委员会.

[4]刘重庆.职业教育心理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评价评出“语文味” 下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