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澳大利亚教师评价体系的形成:两个国家,一个体系?

时间:2022-02-20 09:38:51

中国和澳大利亚教师评价体系的形成:两个国家,一个体系?

每个国家都会有对教师评价的需求。教师评价模式已经慢慢代替原来的那种传统的评价模式,那么评价模式的转换需要教师做些什么,教师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评价素养才能应对这种模式的转换。本文选取两个地区的案例,一是中国香港地区,一是澳大利亚,试图通过这两个案例来看看教师的评价素养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一、促学评价的实施意义

就整体而言,教师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是文化气氛中要有相互的信任。在一些评价转换中,文化或氛围可以怎么样去体现,教师应该有能力直接在教学中完成这种评价。

1. 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优良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更好的决策,充分地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好的评价素养,需要一种体系和一些具体的内容,知道如何在课堂中怎么做,或者说在教学中如何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把评价单独做成另外一套体系。

教师评价素养本身具备的本质性特点,跟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多关系,跟学生的年龄及其所学课程也没有太多关系。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越来越认可,并且开始实施促进学生的评价。比如文莱、中国香港地区、苏格兰及新加坡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实施一些促学评价,将这些理念贯穿在教学中,以确保课堂中真正完成促进学生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

过去的15~20年,我的主要工作是让教师的促学评价更加有效,特别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开展得更加体系化。在新加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以一种很好的氛围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和他们本身的课程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文莱,促学评价不仅在小学开展,还做到了中学,澳大利亚也已经做到七到十年级。它们会在新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促学评价。这是一种非常高质高效的评估,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生成,引发他们知识技能和理解程度的发展。

教师完全是为学生服务的,确实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持续地学习。评价学生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不是为了他们得到更高的分数。评价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反馈,在促学评价中学生会学习怎么用这种评价反馈。评价反馈不是量化,即学生得了多少分,而是有依据地说他们哪些方面可能做得非常好,哪些方面做得可能有一些问题,然后怎么样去改进。所以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 帮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促学评价不是针对某一群体的学生,而是会让所有的学生都受益。促学评价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这一特征已经呈现出来,比如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明确知晓这是学习目标,而且学会如何识别目标中的具体指标。教师、学生、家长要定期对评估数据进行回顾和反思,而且我们最重要的、最底层的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学得更好。

促学评价如何发生在学生身上?在口语交流后,他们会有讨论,会涉及一些问题,讨论哪些指标已达到,哪些指标尚未达到,今后该如何去做。教师会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很多的策略,让他们意识到刚才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怎样去改。教师有时会和学生互动和交流,更多时候会全身退出来,将空间留给学生。

这些策略支持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为什么促学评价会在全世界受到这么多的关注?1998年,两位学者提出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方式与其他考虑年龄因素或地域因素的方式不一样,而且更有效。在2009年提出的关于教育成就因素中,发现比起其他100多种教育因素,自我评价和评价反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教师在教室中能够真正地跟学生有一些互动,基于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做一些事情。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促学评价,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指标,有一系列的任务,还要有范例以及一些可以借鉴的模板。设计项目中也应要有提供让教师分享的机会、分享的实践及如何分享,支持性的氛围非常重要。

二、教师学习促学评价的主要特点

教师学习促学评价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在促学评价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会体现出一些怎样的特点。

第一,教师评价方面的学习应根植于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非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和同伴评价,其所提的建设性反馈对教师的进一步学习非常重要。

第二,教师需要和包括学生在内的其他一些关键人物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想想通过这样的学习,其最后的产出是什么。在这些概念、这个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学生在做学习,不是教师在做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重点,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评价,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学习怎么样。

每位教师都有进步的可能。促学评价的理论框架是活动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支架或者帮助,即支架性的指导。当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评价或者参与同伴的评价时,学生要从依靠教师评价自己慢慢地走向能够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当然,从依赖教师到自己独立评价,中间需要教师的支架性作用。

三、促学评价实施的两个重要案例

1. 香港地区的案例

2012年,我跟其他同事与香港教育评价署一起合作共同研究,有600所中学的教师参与,分成四五个模块,尤其对香港地区本土情境的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校本评估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强或者强化教师对评价改革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有信心去做这个事情,能否做好,教师会在这个项目中获得什么,他们今后需要哪些支持。借助六级量表与众多的统计工具,我们发现教师确实会从项目中获得很多,变得更加自信,态度更加积极,开始有信心地参与到这一改革中去。此外,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认为评价应跟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有的教师提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相同的时间去做这样的测试,他们会因自己学业的不同,所用于测试的时间也不一样。数据显示,教师对校本评估的理解已经非常到位。

其实,教师不知道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是什么,但是促学评价会给教师一些必要的体系或者话语体系,让他们了解评价的领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他们不是被评,而是评价的主体。因为有了这个改变,他们才有信心去做这些事情,并且是很开心地做这些事情。最开始时,他们可能会认为参与改革像是在打仗,但慢慢地改变,这对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有力的促进。他们会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在教学中实施评价,设计更有意义、更合适的评价任务,以期做到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准确,更有连续性。

2. 澳大利亚的案例

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案例研究相同,关于澳大利亚的案例研究,主要考察教师的态度、知识及评价实践。为此,我们做过很多课堂观察,主要在英语学科。最初,教师认为和原来的标准化测试相比,校本评估并不是真正的评估,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试错性的评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正式的概念。

这个案例研究中,存在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即参与评价的教师,可能是学校唯一参加项目的教师,没有其他人可以交流,但他们需要指导,需要知道如何评价学生合适及评价策略与方式。教师最想做的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慢慢建构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听别人告诉他们怎样评价学生。

我们会在澳大利亚的不同地区展开研究,观察这些不同地区如何根据促学评价体系实施评价并调整一些具体做法。研究发现,对教师来说,实施促学评价的过程中,明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怎么做”涉及很多领域。有些领域或者说有些概念,对促学评价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将学生的一些背景资料考虑到教学评价中。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其评价素养,从学生学习中发现学生发展的证据。

此外,根据教师的反馈设置一些工具,这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解决一些问题。随着他们更多地运用这些策略和工具,会变得更加独立。

促学评价在教师评价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提供一些在线信息,在评价资源库或工具库的帮助下,教师在做教学评价时有了一些可以依靠的工具。此外,促学评价项目会提供给教师一些模板与范例,让他们学习与借鉴,在互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与优缺点,在留有的空白空间中让教师针对自己上传的一些资料做评价。同时,促学评价项目中会设一些条款库,即教师该怎么样做,学科要求是什么,针对某一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和指标是什么,它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自动调整评价题目和评价难度。

上一篇: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下一篇:最美丽的遇见